成都残疾人现状和救助调查表明,他们最急需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
昨(5)日,来自成都市社科院的残疾人现状和救助调查表明,成都约77万残疾人中每5名勉强只有1人享受低保,专家建议最好实行“分类施保”和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
调查:8成残疾人没享受低保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约有77万残疾人。此次调查包括医疗、生活救助、工作、教育等多个项目,以处于25~55岁的残疾人居多,其中肢体残疾占70.8%,其次为智力、视力、听力、精神残疾,84.2%的只有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有处于失业状态的,也有在职工作的。
“换言之,5名残疾人中勉强只有1人享受低保。可见,在低收入残疾人中,最基本的生活救助覆盖面还不够。”作为此次的调查者,徐睿表示,被调查者中,家庭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33.3%,未领取的占63.3%,个人月收入低于200元以下的占46.7%,家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占55.8%的情况。结合成都市残联3月数据,在“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25万多的残疾人中,享受低保的有3.6万多人,而未享受的有16.8万多人。73.3%处于失业或零工职业状态。
急需: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
“为了改善您的生活状况,您最希望政府为您做一下哪些方面的工作?”调查表明,选择希望政府为其“提供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的最多,其次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补助金、提供残疾人工作机会或工作岗位、减免子女教育经费等。
针对这样的情况,专家建议,在办理低保时,学习无锡的“红蓝卡”制度,对成都市占残疾人总数95%的有劳动能力及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仅占5%的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分类施保”,同时实行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免费安排就业岗位,让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感悟到只有积极就业才是生活自救的根本出路,逐步杜绝“应保未保”、“应退未退”、“铁饭碗养懒汉”的现象。
早报记者侯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