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芳)“五一”长假,房山区兴礼村村民王学增没有闲着,作为一名农村科技协调员,他把刚刚从农林科学院专家那儿学来的种蘑菇的方法,及时讲给村里其他想种蘑菇的乡亲听。据了解,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很多像王学增这样的介于农业专家与普通农民之间的科技“二传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这种叫杏鲍菇,18度到20度的时候才长,不喜欢太阳,最适合在咱们这种林子里长。”在王学增已经种了20多种蘑菇的林子里,他手把手地告诉乡亲们每一种蘑菇需要的湿度、温度、光照、生长周期,“这都是我从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专家刘宇老师那儿学来的。
要是今年下半年村里人都能学会种蘑菇,咱们村这几百亩原来闲着的林地就能利用起来。每亩地的纯收入可以超过1万元。”
林地食用菌种植方法在北京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别说一般农民,就是一些农业技术人员都没听说过。北京从去年开始试验,王学增的林地就是示范区之一,而他本人经过农村科技服务港全方位的培训,成了一名懂得林地种蘑菇技巧的“土专家”。“我们才从平谷区回来,多数科技协调员‘五一’期间都没休息。‘五一’黄金周是大桃、西瓜成熟的时期,在京郊的主要产地,农村科技协调员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观察生长情况,遇到问题随时解决。”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海淀组培室的邢永萍也是一位节假日仍在忙碌的农村科技“二传手”,她将自制的辣椒新品种的介绍和栽培措施印成传单免费发给农户。她是甜辣椒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员,海淀、大兴、顺义、昌平、密云都有甜辣椒新品种的试验区,从浇水、施肥、打杈、整枝到采收,她都耐心地告诉农民。她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栽培方式,总结农民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栽培措施,并以传单的形式发放给农民进行参考和指导。
目前,京郊田间地头已有5000名科技协调员,他们中有乡镇科技管理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有农村经纪人,也有像王学增这样的农村能人。他们收集各类科技信息,学习各种实用技术,再用顺口溜、农谚、挂图讲解等方式传授给农民。RJ181
图为:大兴区庞各庄镇今年在温室大棚中种植的西瓜开始成熟,首批西瓜被瓜农采摘后已运往京城部分市场和超市,不少市民还利用“五一”假期,驱车来到瓜棚,自己动手采摘西瓜。 本报记者贾同军摄RJ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