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被街头的面人吸引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晓亮)听不到秦腔,听不到民歌,看不到多少原汁原味儿的关中民俗生活场景,吃的也和城里卖的差不多……近年来,民俗文化旅游悄然升温,但是,昨日记者却在采访时,听到不少参加民俗游的游客的抱怨声。他们表示,看兵马俑、大雁塔等名胜古迹时很满足,但参加民俗游,却有很多遗憾。
这些游客总结了西安民俗游内容雷同、参与性弱、“伪民俗”内容多、配套设施跟不上、市场运作不够完善等五大软肋。
软肋一:民俗旅游内容趋同
“到处都是一样的农家土菜、农家面食,到处都是垂钓、烧烤,所谓的体验农家生活,这个景点和那个景点的也都差不多。”在西安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的李小军表示,自己参加了两回,再也不想参加民俗游了。
昨日,记者采访时,许多游客也认为,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户县、蓝田县、高陵县等区县推出的民俗风情游,内容雷同,去了一个地方后就不用再去另外一个地方。
据了解,这些区县推出的民俗游,内容基本上都是品农家饭菜、体验农家生活、垂钓、烧烤、采果等内容,离游客预先设想的相差甚远。一个游客说:“关中民俗内容丰富,这些民俗游景点没有好好挖掘、整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真可惜。”
软肋二:缺少参与体验项目
北京某旅行社导游王根生介绍,民俗游最大的乐趣就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各种民俗乐趣,但是西安各区县推出的民俗游项目,可参与的很少。游客只能站在旁边看,不能自己动手,少了很多趣味。他表示,目前外地游客来西安,主要还是看名胜古迹。
记者采访时,一位老先生表示,自己很喜欢秦腔,一直想穿上戏服上台唱一唱,如果哪个地方的民俗游能推出这样的项目,他愿意每年都去唱两天。还有一个小游客说:“我想跟他们学捏面人,但对方说面少,不让我捏。”也有女游客称,自己参加民俗游,想学两手地道的农家菜,却没有机会学。
此外,也有不少游客想在参加民俗游时,加入到舞狮、秧歌、旱船等表演队伍中去,可惜只能当个旁观者。
软肋三:“伪民俗”滥竽充数
有游客表示,有些民俗游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民俗的基础上“编”出一些伪民俗;有些景区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当然地编造出一些民俗旅游项目;还有一些景区为了迎合某些旅游者猎奇的心理和低级趣味,有意夸大民俗文化中某些部分,如血腥、奇婚异俗等等。
西安美院动画系学生袁庭轩介绍,自己在阎良区秦家村卢居园参加民俗游时,被安排观赏名狗,刚看完就被安排看血腥的斗狗,最后又被安排吃狗肉。他感叹:“节奏感太强,落差太大了,刚欣赏完狗就看狗打架,最后又让吃狗肉,怎么吃得下嘛!”
软肋四:配套设施脏乱差
餐具不干净;房间里的被褥好像也不太干净;上厕所是旱厕,太臭,有时候甚至要露天解决;没有下水道,村里有些地方污水横流……
游客反映,西安民俗游配套设施跟不上,也是影响他们旅游心情的原因之一。他们希望一些民俗游景点尽量搞得干净、卫生一些,无非添个消毒柜、修个干净点的厕所等,花不了太多钱。
此外,也有一些散客表示乘车不太方便,希望能在黄金周期间推出几条民俗游公交专线。
软肋五:缺少市场运作体系
“山西平遥的旅游广告敢做到陕西临潼,也敢做到北京,咱们西安为什么不能将民俗游精心打造一下,把广告做出去?”有游客提出这样的疑问。
据了解,西安的民俗游不仅仅缺少广告宣传,还缺少旅游线路,缺少懂民俗文化的专职导游,也缺少相关民俗旅游的延伸产品。目前西安的民俗旅游尚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这也是西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不能得到深入挖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