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小刚)“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当我失败时,我会再接再厉……”5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吃友”(口吃患者)聚集在西安,用放慢语速等训练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言语功能得到改善。同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两位研究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对这17位“吃友”做了血样采集,以期研究口吃现象与遗传的关系。
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系研究生潘春卉介绍,此次采集这些“吃友”血样,是为了研究“大脑言语认知机制的初步探讨———口吃的遗传易感性”课题。
“此次血样采集后提取DNA并保存,最后将口吃患者的DNA基因片段与非口吃人群的DNA基因片段进行比对,再利用统计学分析,加之对口吃人群的问卷调查的研究,得出口吃现象与遗传的关系。在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对口吃现象的易感性研究,这是第一个。预计科研结果于年底前能公布出来。”
潘春卉称,人类言语形成口吃的平均年龄一般在2~3岁半,而在口吃人群中,有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模仿而患上口吃的,所以建议孩子家长及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发音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