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正一步步深入,改革的着眼点在哪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洪章对话经济日报记者——
记者: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银行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王洪章: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三农”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多措施增加农村信贷投入
记者:说到农村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起了很大作用。
王洪章:
是这样。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以专项再贷款或发行专项票据的方式,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目前,改革试点专项票据的发行量已达核定额度的99%;对农村信用社提供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并注重地区之间的额度调剂,重点向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对农村信用社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推动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从2004年开始,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
记者: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怎么样?
王洪章:
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框架已基本建立,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支持“三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截至2006年6月末,农村信用社用于农业的贷款达到12242亿元,在其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目前的48%。
记者:邮政储蓄改革后,农村资金外流的情况会有多大改变?
王洪章:
在推动邮政储蓄改革方面,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实行“新老划断”处理方式。目前,邮政储蓄的转存款中,已有70%多实现自主运用。大家关注的农村金融“抽水机”(指过去邮储从农村地区吸收的存款不能用于农村)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减少了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
记者:扶贫贴息贷款呢?
王洪章:
一年来,扶贫贴息贷款这一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2005年有关部门在江西、重庆、贵州和陕西4省(市)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探索扶贫贷款到户的有效机制。试点地区发放到户的贷款覆盖贫困村399个,扶持贫困户4765户,到户贷款占扶贫贷款的比例比试点前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记者:去年以来,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农村的力度,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王洪章:
比如,调整改革农业发展银行职能,适当拓宽业务范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研究逐步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目前,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范围已扩大至农、林、牧、副、渔范围内从事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开办农业科技贷款业务。
再比如,推动农业发展银行适当拓宽资金来源。从2004年起开始市场化发债筹资,逐步摆脱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依赖。同时,还通过开办同业拆借、组织企业存款、与邮政储蓄办理协议存款等方式开展市场化融资,以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负债结构。再一个就是研究论证农业银行改革。
记者:农行改革进展怎么样?
王洪章: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等多种形式,鼓励农业银行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同时,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论证农业银行改革方案。目前,农业银行自身不断加强内部改革,完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内控机制有所增强。
在创新中完善服务体系
记者:农村金融创新在哪些方面有突破,有哪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
王洪章:
应该说,我们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是开始起步。在总结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经验的基础上,鼓励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并将其经验运用于农村小企业融资。
小额贷款公司和乡镇商业银行开始试点。
通过建立新的运作理念、经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适应农村个体经济和小规模农业经营分散、资金需求小等特点。目前,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放债人条例”,完善支持小额贷款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
记者: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王洪章:
人民银行批准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为农村信用社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并支持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清算中心,进一步畅通中小金融机构汇路,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清算汇兑难问题。
记者:金融服务创新如何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方便?
王洪章:
2005年12月,人民银行在贵州组织开展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对山东、湖南等11个省市分两批推广。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指农民工在打工地利用银行卡存入现金后,可以在家乡就近的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提取现金的一项专门为农民工设计的银行卡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打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资金安全问题,使广大农民工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安全的银行卡服务,受到了农民工的热烈欢迎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问题与对策
记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您认为目前还存在哪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王洪章:
农村金融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还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服务功能不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比较单一,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扶持机制不健全等。
农村经济的特点以及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自身的状况,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要使金融机构能够良性运行,同时为农村地区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必须对农村金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记者:农村金融机构怎样才能坚持为“三农”服务?
王洪章:
要完善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明确其“三农”定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确保安全、盈利的前提下,研究和推进经营方式改革,要逐步下放经营权,下放贷款、资金融通等审批权限,以提高对农户贷款的效率。农村信用社应划小经营核算单位,实行县、乡两级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贴近“三农”,以发挥和调动基层信用社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农业银行、农村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增加乡镇营业网点,赋予存、贷、汇等多种职能,以形成有序竞争的基础条件。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严禁抽调和乱拉乱用农村存款,确保农村资金为“三农”服务。大力推进信用村镇、信用个人体系建设,完善贷款抵押、信用担保制度,推行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多种信贷方式。按照创新原则,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工具创新力度,使农村、农民享受金融创新的成果。
记者:再好的机制、措施,缺乏有力的监管也难以奏效。
王洪章:
我们要加强农村金融的管理和监管,促进健康发展。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中,要重视农村金融的行业管理和机构监管、业务监管,建议针对不同类别和经营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制订监管办法,明确经营准则和审慎性指标,各金融机构要制订符合为“三农”服务的公司章程、管理办法,明确经营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研究设置和完善县域金融监管机构,以提高监管效率,加大监管力度。(赵晓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