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琛是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瑞特精密工模具公司的一名普通车工班长。1990年参加工作后,他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创造了多项车工行业的“奇迹”,完成了许多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成为当代知识型工人的代表。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宋殿琛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车床上。刚开始跟着师傅干活,他细心观察、认真体会,遇到复杂的活,更是反复钻研、细心揣摩。为了提高操作水平,他收集工厂加工后的废料,利用业余时间苦练基本功。
有一次,他爬到废料堆里捡废料,被夜勤人员当“贼”抓了起来。了解情况后,夜勤人员老王被他的举动深深打动。后来,老王在巡夜时便主动从废料堆里找出能用的铁块给他练手。
通过勤学苦练,宋殿琛很快就成了车间的骨干,工作第三年便获得了一机集团“岗位技术能手技能比赛”第一名。此后的几年间,他多次被评为厂级“劳动模范”、包头市“十大杰出青年”、机械部“突出贡献技师”、“全国十佳学习型职工”等,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8年底,宋殿琛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他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凭着一股韧劲,一手绝活,在生产中攻破了40多项科研和操作难关,并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50余项。
2002年,宋殿琛所在的公司承担了一项军品科研项目,其中有一个特大型薄壁内部结构复杂零件。固有的制作工艺是经过多次冲压成型,需专用模具三套,光模具制造费用就得52万元,且周期很长。由于时间紧迫,公司研究决定在车床上加工这个大型部件。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听到消息后都打了退堂鼓,而宋殿琛却主动请战。
之后,宋殿琛和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出加工方案,自己设计了对刀加工样板5件,改磨自制刀具10把。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精雕细刻,他们硬是把原重200多公斤的毛坯变成了1.5公斤重的风扇导圈成品。验收结果表明,产品完全符合要求,创造了车工行业的一个奇迹。
参加工作15年来,宋殿琛累计工作9万多工时,平均每年完成普通工人近两年半的工作量。2006年1月,宋殿琛被提拔为车间主任。然而,上任仅一个月的他却向领导要求辞去车间主任职务。他说:“公司培养一个好的技工不容易,我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车床上,放到对年轻同志的传帮带上。”
2003年,宋殿琛担任了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培训班辅导老师。他白天在车间忙碌,晚上坚持为培训班的学员授课、示范,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每个人,两年来为工厂培养出了车工高级技师20多名。
现在,宋殿琛正在抽空学习数控车床操作技术,他说:“今年一定要将这门‘功课’拿下来,掌握新技术,将电子科技应用到车工工作中。”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