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理念
天津市力争今年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7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4.8%左右
本报讯(记者穆秀玲张璐)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特点。
天津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使天津旅游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各个行业;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绿色产业;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富民产业,与旅游业相关联的有109个行业,拉动效益指数最高;旅游业又是宣传天津、提升城市知名度、展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产业及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的友好产业。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今年启动建设的海滨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强化了休闲旅游功能;“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天津城市发展定位,增强了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对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旅游供给与需求更趋旺盛,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形成了一批新景观,海港、空港、铁路、交通运力和枢纽功能增强,城市道桥景观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已成为拉动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引擎;
天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津,形成奥运前、中、后的综合效应,这一切都为天津发展旅游业创造了重要而有利的条件。
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鲜明标志。今年以来,市旅游部门加大五个力度,提升五个水平,打造五大品牌。即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拓水平;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机制创新力度,提升旅游产业运作水平;加大服务型机关创建力度,提升旅游部门工作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本市河、海、山、湖、泉自然资源及近现代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实施“一带五区”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渤海明珠、魅力天津”的旅游新形象。
一是打造海河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成果,开辟了水上观光线。通过市场化运作,增置一批高档次的游船,推出从白天到夜晚的定时游览项目。开展以海河景观带为载体的各种文化观赏活动,组织游客游海河、观名桥、看津城新貌。把开启桥、灯光喷泉、亲水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切实做到让海河水面动起来,游览项目活起来,两岸人流旺起来。二是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天津老城”(老城津韵)、“杨柳古镇”、“大沽烟云”三个板块;年内基本建成“意奥风情”、“津卫摇篮”、“莱茵小城”、“小站练兵”、“溥仪旧居”(扶桑市井)、“欧陆风韵”等六个板块;启动开发海河洋务文化公园和中心花园项目,推进“金融名街”建设。本着“边开发、边宣传、边利用”的思路,及时把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使“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主题板块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三是打造滨海旅游品牌。重点开发建设以国际游乐港和大型主题公园为核心的海滨休闲旅游功能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构建滨海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带。大力推进响螺湾娱乐公园、极地海洋世界、官港森林公园、游艇海岸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开发以天津为基地港的环渤海邮轮航线,发展邮轮旅游。着力打造主题公园、邮轮游艇、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滨海旅游精品系列,形成高品位、多元化、复合型的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四是打造山野名胜旅游品牌。蓟县资源丰富,本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度假休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业观光游、果蔬采摘游等旅游活动,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探索旅游致富的新路子。五是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古文化街和“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为中心,重点开发建设杨柳青大院文化区、玉佛寺旅游区等旅游项目,把具有浓郁津味民俗特色的石家大院、安家大院和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楼步行街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民俗文化旅游精品线。
此外,本市还围绕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推出海河新貌游、滨海风光游、山野名胜游、红色记忆游、名馆博览游、名人名居游、名街休闲游、民俗文化游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同时,以入境旅游为先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出境旅游为延伸,不断扩大本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抢抓2008年北京奥运机遇,叫响“奥运在北京,吃住在天津”、“奥运在北京,观光在天津”,力争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津。(穆秀玲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