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如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启动以后,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在广泛征求海内外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修清史采用由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五大部分组成新的综合体体裁体例,图录作为一个创新的部分纳入新修的大清史。为此,我们在海内外广泛地搜集纪实性绘画、老照片以及各种有历史价值的器物、文书档案的图片,拣选其中一部分编辑而成《图录丛刊》出版。
历来学者为了生动传神,主张左图右史。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图文并茂实在太难。
好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宫廷画家和民间艺人留下了一批记录当时人和事的纪实性绘画,不仅弥补了文字资料记载的不足,而且某种程度上能提供比文字资料记载更准确、更生动的信息。
清朝纪实性绘画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用来宣扬皇帝的威仪和文治武功,但是我们从每幅画上又能读到许多其他社会历史内容。其中著名的《万树园赐宴图》,就是以纪实手法描绘了我国境内蒙古杜尔伯特部的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率部内迁,乾隆皇帝亲自在离宫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三车凌”的情景。乾隆封赐给他们王爵,赏赐贵重礼品,连续大宴十天,整个活动持续了五十多天。对于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场面,宫廷画师均以纪实性手法加以描绘再现,客观记录了清朝政府安抚内迁的杜尔伯特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另外,还有大量反映清代社会风貌、生产活动、风土人情的纪实性绘画。如著名的《康熙南巡图》(十二卷)、《乾隆南巡图》(十二卷),虽然是以描绘皇帝活动为主,但总体上看是皇帝南巡的纪实,它展现了从北京到江南沿途各地山川河脉、市井乡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等历史风貌,描绘了大江南北沿途各地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以及漕运畅通、商业繁荣等景象。
除了宫廷画家留下了大量的纪实性绘画,以绘画的形式记载清朝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外,不容忽视的是民间的纪实性绘画和相当数量的晚清老照片。摄影术发明后,摄影作品成为记录、储存、传递事物形象的特殊讯息载体。留存的历史照片,使人们能够“目睹”已经消逝的前人的生活情状。“百闻不如一见”,历史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过去,虽然它只是零散的、中断的、瞬间的形象,却是实在的、具体的、生动的映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生活内容。
除了纪实性绘画、外销画、老照片以外,其他有历史价值的器物图片,如服饰、匾联等,以及文书契约档案、古籍善本、碑帖拓片、风俗舆图等图片,还有建筑园林等历史文化遗址图片等,都是我们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这些宝贵的图片资料数量上虽多,但收藏分散,国内外、公私都有收藏,搜集齐备很不容易。此外,历史是连贯的,而这些第一手资料存在许多盲区,即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既无纪实性绘画也无照片(或许有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此外还有一个鉴别的问题,纪实性绘画有些是佚名的,不能判断其准确年代。而照片鉴别则更难。不过,学界正越来越重视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还历史之本来面目。继口述历史之后,图录历史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图录丛刊》的出版必将推动这一进程。
(作者为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丛刊》一套五种:
《券证遗珍——天津市档案馆藏清代商务文书图录》
《帝国掠影——英国访华使团画笔下的清代中国》
《盛京风物——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历史图片集》
《水道寻往——天津市图书馆藏清代舆图选》
《“满铁”旧影——旅顺博物馆藏“满铁”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