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北京故宫游人如潮。当日,故宫接待游客11.48万人次,是最大容量的2.3倍,仅次于2000年“五一”,是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的第二高值。(5月4日《南方都市报》)读罢这则新闻,我仿佛听到了故宫在呻吟。
不仅想起了许多像故宫这样,被旅游经济“绑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的“景点”来,像八达岭长城,像天安门城楼,像五台山,像中山陵……更想起了许多像山西平遥古城那样,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面对游人的纷至沓来,或坍塌,或风雨飘摇,或惨遭破坏……痛心疾首和义愤填膺之时,不禁要问:景区“最大容量”到底是设计给谁看的?“最大容量”累累被突破,相关景区早已疲惫不堪,甚至奄奄一息,咋就没人管呢?
外国人的做法让我们汗颜,美国大峡谷举世闻名,为了保护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美国人严格限制参观者数量,一天卖出一定数量的门票就不再接受参观者;法国卢浮宫也是采取这种限量发售门票的方式来限制参观者的。看来,向外国人学习,由安全、环保、交通、服务等职能部门联手制定一部“景区限客”之类的法规,统一对各旅游景点的最大日接客量进行核算,强制实施限客,并用合理的错时休假制度、严厉的监管办法和惩罚措施为之“保驾护航”,实在是太迫切了。要不然,故宫“危矣”,许多景点“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