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弗吉尼亚发生校园枪击案时,美国媒体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学生”;当比利时关注高技术保密事宜时,媒体就开始炒作虚无缥缈的“中国留学生间谍网”。如何面对各种形式的新的“中国威胁论”?如何表现中国在世界中的“和谐形象”?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对此能做些什么?这正是旅比学人“五·四”座谈会所关注的重点话题。
与会的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在讲话中指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过,中国的崛起,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构建和谐世界,也非常富有挑战性。
她说,一些旧的“中国威胁论”还未结束,中国又开始面临着新“武器”的进攻:非洲问题、能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约中国的一些“新武器”。她举例说,西方一直指责中国对气候变化不负责任,但当中国为防止气候变化,遏制生产和出口焦碳,欧盟又指责中国扰乱能源供应市场。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怎么做都不对”。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国在国际上明显处于“舆论劣势”。章大使认为,造成这一现象,首先是西方政客的有意渲染,意在遏制对旧秩序造成冲击的新兴势力。
另一方面,之所以这些威胁论有市场,根源是西方普通人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对当代中国的不了解。章大使说,以教育水平高、外贸立国闻名的比利时,对当代中国有很多错误认识。
对中国人办签证的歧视性规定,在机场对华人进行歧视性检查,这在比利时存在,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章大使指出,比利时只是一个小国,但把这些现象放在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可以反映出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恶劣国际环境。
章大使表示,促进世界正确认识中国,中国官方能做而且已经在做很多工作,比如宣传中国文化,设立孔子学院等。但更重要的,置身海外的每一位中国人,尤其是已经深入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身边的当地人,改变他们对中国的落后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海外华人,都是一个国家的“发言人”。
鲁汶大学学联代表卢新海表示,留学生人在海外更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为了用中国最传统、最美好的品质影响当地人,一方面要增强留学生的凝聚力,减少因素质参差不齐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宣传中国文化,促进民间的文化交流。他表示,留学生要为构建中国的“和谐形象”这一事业,“在比一天,努力一天”。
教育处的薛浣白参赞最后对留学生提出了5点希望,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在海外同行中树立优势学者的形象;同时关爱身边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包括台湾留学生;以自己了解、当地人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宣传中国,做中国的“文化大使”;能够把国外先进的技术文化介绍传播回国内;为中国各行业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添砖加瓦。
本报布鲁塞尔5月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