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布尔固德画于2006年
著名表演艺术家 于 洋
著名表演艺术家 于 洋
著名表演艺术家 于 洋
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先生虽已年过古稀,但依然神采飞扬。
于洋,不仅他的名字与水有关,就连他主演和导演的影片也同水有关:《水上春秋》、《大浪淘沙》、《怒海轻骑》、《大海在呼唤》、《大海风》……就连他的业余爱好——钓鱼,也仍然没有离开水,而且还是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的执行主席呢!
于洋出生在山东黄县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但越是贫困,母亲越希望他能健康地成长,为此给他起了一个乳名——石头,就是希望他能像石头一样结实。
15岁就投身革命的于洋曾随部队参加了解放长春、四平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但年轻人是好动的,好像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两天两夜没合眼,从战场上下来睡一觉就能很快恢复。我年轻时爱好很多,骑马、打枪、各项球类运动都喜欢,尽管没有像样的场地和体育设施,更没有什么运动服,但依然玩得十分开心,直至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见才肯收兵。”言语间,他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月。
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于洋同时参与三部电影的拍摄:《水上春秋》、《青春之歌》和《矿灯》。主演《水上春秋》时,他所扮演的剧中人华小龙,是一位蛙泳世界冠军,而于洋本人却只会狗跑。不具备相应的游泳实力,是无法演好这一角色的。于洋被派到体育学院接受正规训练。他必须在短时间内练出健将级运动员的强健体魄,要练出准确的游泳姿势,要练出国家三级运动员的蛙泳水平。在那段日子里,于洋白天到体育学院上课,在教练的严格要求下练蛙泳,晚上回家在做数十以至数百个俯卧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于洋成功地扮演了华小龙这个角色。贺老总在审片时,高兴地拉着于洋的手,拍拍他的胸脯说:“小伙,练得不错!”又按按他的腿说,“小伙子,你的腿也很有劲,将来再演一个足球运动员!”
“钓鱼,是受人鼓动才去的,起初并没有多大兴趣,由于不懂、不入门,常常是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来。北影厂有不少老头儿喜欢钓鱼,谢添、陈强、葛存壮都好这项活动,相约相伴地慢慢地也就入了道啦!”
有一次,在颐和园组织的垂钓中,于洋左侧坐着谢添,右侧坐着荣高棠和马季。两个小时过去了,荣高棠一连钓了好几条,而他们三人却一条也没钓着,谢添笑着说:“我下去捞吧!”马季说:“这儿的鱼也会拍马屁,总往当官儿的那儿跑。”荣高棠笑着说:“我是占了鱼食的便宜,这鱼食是我自己做的,是专为这种鱼做的……”
自那以后,于洋也开始自己做鱼食,他说:“这里有不少学问哩,首先是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要看鱼下菜碟,投其所好;其次在北方钓鱼鱼食的味要淡些,而去南方则要味重一些,不能一概而论……”
掌握了门道,自然就会有成绩,在以后的垂钓中,他曾多次获得手竿单尾、手竿双尾等奖项。“有一次竟一钩钓了两条鱼,还都挺大的,在场的朋友们都为我叫好。”他得意地说。
于洋说:钓鱼能够陶冶人的性格,增加涵养性,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一些慢性疾病还有治疗作用。气功家则认为:钓鱼是气功的一种转换形式,实际上是另一种形态的气功运动。实践证明:钓鱼使久居城市的人们来到郊外,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绿水青山中的新鲜空气。安坐河塘边,甩上几钩,撒上几网,您一准儿会感觉到生活中的乐趣,心胸也随之开朗了许多。
生活中的于洋依然把每天的事情安排很满,但有劳有逸,相得益彰。在银幕上一贯以“正面人物”出现的于洋,在生活中也恪守着高尚的人品和艺德。他告诉我,他们家始终是靠工资生活的。凭他的名气和实力,他完全有机会去捞取更多的“外快”,也曾有不少人邀请他去拍广告,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他不能,也不愿意用牺牲过去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去赚钱……
于洋把他的一番见解和情怀写成了一首小诗:“春天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果实,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当于洋用依然浑厚的声音朗诵这首诗时,他那平视前方的目光里透出了当年的雄心豪气。
作者:崔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