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热带风情的情侣T恤,带上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今年“五一”新婚的吕小姐和杨先生,昨天从海南三亚度完蜜月回到上海,直奔好友沈小姐家“报到”。
原来,沈小姐的父母前年退休后,在三亚海边买了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当作过冬的“暖巢”,这次却成了吕小姐小两口临时的“爱巢”。
交还房间钥匙,吕小姐挽起沈妈的胳膊发出邀请:“我爸妈请你们全家夏天到我们青岛老家去玩,包吃包住!”一旁的沈小姐开心地接过话头:“好啊好啊,正好去避暑,这下我们也赶一回‘交换旅游’的时髦!”
“交换旅游”悄悄兴起
据介绍,“交换旅游”这一对许多国人来说还比较新鲜的旅游方式,源于欧美的“换房游”:即身在异地的双方通过协商,互相将自己的住房暂借给前来旅游的对方,等于各自在旅途中得到一个免费的住宿地。如果同时互换,各自为对方“看家”;如果错时旅游,本地的一方还可当起“地陪”。
在上海等一些国内城市的旅游爱好者中间,“交换旅游”也悄悄兴起。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人对此还是“心动”大于“行动”。一家专门的“换房度假”俱乐部,称其在全国已拥有约500名正式会员,但成功换房旅游的只占20%左右。而记者随机采访30余位市民,更听到不少怀疑的声音:“谁会放心把空房子交给别人住啊?”“万一出点什么事,还不如不省那点住宿费呢”……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出于“安全”考虑,“交换旅游”只适合在吕小姐和沈小姐这样“知根知底”的“小圈子”里进行。
别忘签订交换协议
旅游界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成熟的“交换旅游”中介和网上平台很少,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太成熟,因此最好在亲戚、朋友圈中先“尝鲜”;对于不太熟的朋友或是网友等,要有防范意识,事先确认对方身份和地址等信息,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收拾保管好,要随时与亲友保持联系,确保安全。
法律界人士提醒,“交换旅游”必须把“丑话说在前头”,首先要签订好交换协议,明确交换时间、入住人员、物品清单等。这种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可以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扯皮等情况——海南一位换房游的市民,就曾因换房入住者忘关水龙头,把自家刚铺的木地板全部泡坏而将对方告上法庭。
本报记者鲁雁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