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语言差错困扰荧屏 上海电视主持人倡议规范荧屏语言
“电视语言是个‘重灾区’,去年针对12家电视台的纠错中,读、写、用、听、记错误成为困扰电视节目的5大语言问题。”《咬文嚼字》杂志昨受聘担任《可凡倾听》、《陈蓉博客》的语文顾问,为主持人和字幕纠错。
“一位辞书出版社编辑在接受采访时说‘书稿付型’,字幕却打成‘书稿付梓’,不少观众因此致电批评那位编辑读了白字。其实是字幕错了,弄得好不尴尬。”郝铭鉴举例说,“在《贵妃醉酒》里,杨贵妃叫高力士‘卿家’,结果字幕做成了音近的‘亲家’,闹出大笑话;还有个主持人出外景站在街上说‘华灯初上,灯火阑珊’,两个词语的意思刚好相反。此外有些知识点则需要记忆,比如有节目主持人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作者是白居易,把苏轼的诗句张冠李戴了。”
郝铭鉴指出,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电视快餐”的加工过程本身出现“营养不良”,而其中不少差错只需要简单核实即可避免,“给12家电视台纠错时,接受抽查的电视节目往往错误很少,但是一过检查时间错误数量又反弹了。”针对近期朱军将嘉宾父亲说成“家父”;那英、莫文蔚演唱会用“爱那莫深”,周笔畅用“非笔寻畅”做包装的现象,郝铭鉴表示,无论节目形态和制作理念如何,“听懂、听明白、不产生歧义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新兴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也很流行,电视节目要慎用新词,要注重观众的欣赏习惯。”
据悉,一支以30名核心专家以及百名各地“通讯专家”组成的语文纠错队伍已经组成。SMG主持人则率先在业内发出规范荧屏语言的倡议,将以文化修养为基础,避免口误错别字和文化常识错误。作者:王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