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初三化学的李老师课间无意中发现,教室里出现了一对“夫妇”,几个同学称呼一名男生为“爸爸”,还有几人称呼一名女生为“妈妈”。李老师以为这对男女生“早恋”了,赶紧跟他们耐心交谈,交谈的结果却令老师哭笑不得。原来,同学们正在玩一种叫“爸爸”“妈妈”的游戏,而且“爸爸团”和“妈妈队”是两个小团体,其中不存在交集,也根本谈不上早恋。
想出这种游戏的,正是班里几名淘气的男生。他们7个人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用学习成绩相互比赛,每次成绩最好的当“爸爸”,其余的都当“儿子”。
到下一次比赛成绩出来时,再选出新的“爸爸”。“爸爸”每天的责任是督促“儿子们”学习,解答“儿子们”在学习方面的各种疑问,甚至还要最早把作业写完,好让“儿子”回去抄。当然,当“爸爸”还有很多好处,那就是可以享受“儿子们”的“孝敬”,比如,几个儿子要轮流请“爸爸”吃午饭,天热时还要给“爸爸”买冷饮或冰棍。
在7名男生的感染下,6名女生也玩起了类似的游戏。游戏规定,只要在学校内,大家都要彼此称呼“妈妈”或“女儿”,所以,李老师听到后才会误以为有学生早恋了。
这种游戏很快在校园里流行开,李老师所教的初三年级现在就有12个“爸爸团”、3个“妈妈队”。同学们反映,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组织,规则更细致,如果连续3次当选为“爸爸”,就可以升格当“爷爷”,当了“爷爷”就可以不受考试的限制了,可以一直当到初中毕业为止。
正是因为“爸爸”“妈妈”能得到“儿女们”的孝敬,所以游戏圈里的学生们都在暗地里努力学习,力争下一次取得好成绩。
单从这一方面讲,这种游戏无疑有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一面,但李老师指出,这样的游戏存在一定的弊端。抄作业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学生们还没有经济能力,“晚辈”每天轮流孝敬“长辈”,无疑加大了自己的生活开销,更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如果哪个同学嘴馋,那同学们的开销恐怕就更没边儿了。虽然这是刺激大家学习的动力之一,但方法并不科学。”
15岁的初三男生在班里收了6个“儿子”,每天担负着教授“儿子们”课业的重任,同时也享受“儿子们”买来的午饭、冰棍等种种回报。类似的“父子”游戏逐渐在中学流行,学生们组成这样的小团体,目的是相互促进学习。但老师们却觉得,这种督促学习的方式有点变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