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开始,为期4天的联合国环境与规划署/全球基金会“南中国海”项目湿地专题第8次区域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规划署官员及海内外有关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就湿地资源跨区综合管理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另外记者获悉,汕头首个湿地候鸟观测点也于日前建成。
本次会议期间,联合国官员、专家代表等还参观了三屿围湿地示范区和澄海东里南堤红树林。记者昨天在三屿围等示范点看到,这里已经装设了漂亮又醒目的指示牌和宣传栏等(见左图),并平整土地建设了瞭望台。
记者还了解到,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今后将以季度为周期开展湿地经济价值评估、种植-养殖生产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汕头也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日前,汕头首个湿地候鸟观测点在324国道红旗岭上建成。记者了解到,三屿围位于汕头城区西南面,是以养殖塘为主的湿地环境,每年都有大量水禽在此觅食栖息,该观测点的建成将为今后在三屿围湿地示范区内开展水鸟调查研究、社区环境教育及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条件。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汕头是北回归线穿越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独特的地理区域使其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汕头全市有湿地面积5.1万公顷,有10多个湿地类型及200多种湿地植物,并有国家Ⅰ级、Ⅱ级保护植物。
2004年汕头湿地被纳入GEF湿地国际示范区的范围,四个示范点分别为三屿围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示范区、苏埃湾天然次生红树林鸟类栖息示范区、河溪水草湿地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和外砂河口生态旅游示范区。(记者阮晓光、陈正新通讯员黄泽春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