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动车的拥有和使用将受到一定控制。 刘罡 摄
记者昨日获悉,与人们出行密切相关的《厦门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待市政府审批后即可正式实施。
此次规划的编制范围为市域1565平方公里,规划年限为2006年-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保持一致。
根据规划,联系厦门岛与岛外各辅城中心间的机动出行时间控制在45分钟之内,公交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保障城市快速道路交通与岛外各个辅城的通达性,平均行程时速不低于40公里,岛内路网机动车行程时速不低于20公里。
岛内私家车控制在每百户30辆
对许多市民来说,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根据规划,未来机动车的拥有和使用将受到一定控制。
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总量控制在60万辆以内,小汽车平均拥有水平为每千人200辆,家庭轿车平均为每百户40辆左右。
在积极实施小汽车拥有与使用的分区政策下,厦门岛小汽车总量不宜超过15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水平控制在每百户30辆左右。同时,控制和引导小汽车的合理出行使用。
到2010年前后,我市实现厦门岛摩托车的禁用,并限制摩托车在岛外主要片区中心的使用,限制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岛内旧城区为停车严控区
为解决停车难,规划提出“严格控制区、控制区、适度调控区”三个分区停车发展策略。
厦门岛旧城区(厦禾路以南、万石山以西区域)为严格控制区。采用停车设施的短缺供应和高费率策略等,保持与旧城路网容量相适应,限制机动车出行使用;厦门岛其他地区为控制区;岛外地区为适度调控区。在岛外的适当地方布置“P+R”(ParkandRide:停车换乘)停车场,以截留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
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停车总规模为70.56万泊位。其中住宅区内停车规模为37.71万泊位,住宅区外停车规模为32.15万泊位。在住宅区外停车规划中,规划公共停车总泊位总量为12.58万个,其中厦门岛为4.46万个。
近一半市民乘坐公交出行
规划提出,未来我市将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规划期内形成厦门以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为骨干(快速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轮渡多方式协调互补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公共交通系统占城市全方式客运出行比例达到45%,远景目标达到60%左右。
预计到2020年,公共交通系统将成为厦门近一半市民出行的首选,同时公交出行时间将控制在1小时之内。
出租车按40辆/万人—50辆/万人控制,并基本维持厦门岛现有出租汽车规模,有计划地实施岛内外分区注册及运营。出租车在全市客运出行结构中维持在8%左右,岛内宜控制在6%以下。
规划156公里长的公交专用道
公交优先一直是我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根据规划,未来将形成以快速公交线、公交主干线和公交辅助线等多层次运输网络,全面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到2020年,规划快速公交系统总规模为254公里(远景增加至306公里),形成以厦门岛为中心、以快速道路系统为依托的“指状放射”式布局。
规划设置城市主干路的公交优先系统,到2020年,规划公交专用道总长度为156公里。厦门岛公交优先道路形成“两横四纵”的网络。“两横”为厦禾路、南山路;“四纵”为思明南路—思明北路—湖滨西路—东渡路—兴湖路—厦门大桥、华荣路—仙岳山隧道—湖滨东路、金尚路、环湖里大道。
依据公共交通系统组织和集散功能,规划客运枢纽按市级枢纽、区级枢纽及一般枢纽三个等级设置,并考虑在岛外布局“P+R”停车换乘设施。
快速轨道形成“一环三放射”
依照厦门海湾型城市远景规划和公共交通系统整体发展目标,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占公交客运结构达到40%以上,在跨海通道客运的平均分担率70%以上(东西海域85%-90%),以厦门岛为中心的轨道出行在40分钟覆盖范围内。
远景城市快速轨道系统形成“一环三放射”的线网布局模式,线网总规模170公里。
放射轨道交通干线以厦门岛为中心,分别向岛外的海沧—马銮、集美—同安、翔安3个方向拓展;环形联络线沟通岛外东西海域各片区。
环线和放射干线形成的“节点”将成为进出岛公交客流集散的重要枢纽。
记者 谢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