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林润)股市牛气冲天,厦门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高。刚刚落幕的第一季报显示,厦门上市公司成了股市富翁的生产线,批量制造了好几位持股市值超千万的大富翁。
一人独拥逾5500万元
千万富翁是怎么造就出来的?他们可能经历了艰苦的创业,也可能只是因为买对了股票。
2005年的年报显示,厦门上市公司中,持股市值最高的个人所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就在500万元左右。而一年多时间过去,我市上市公司生产出了不少千万元级别的富翁。
2005年,厦门港务年报中的“首富”是一位名为马学峰的投资者,他持有723600股流通股,持股数量超过了信托公司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当时市值在500万元以上。而厦门港务刚刚公布的2007年一季报显示,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排名第一的是一位名为赵庆的股民,他持有119.95万股厦门港务,按昨天的股价计算,他手中的股票市值为1399万元。
厦门国贸造就的股市富翁也很厉害。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排名第六到第十名的都是个人,其中,施皓天持有150万股,按厦门国贸昨天每股24.76的收盘价计算,这位股民持股的市值高达3714万元。排名第十名的范红艳拥有70万股,持股市值达1733万元,也在千万富翁之列。
建发股份“造富”功力更高。建发股份2006年底股价只有4元左右,眼下每股已经涨到19.42元。其一季报显示,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排名第四位的刘芳,持有286.94万股,到昨天为止,市值高达5572万元。
“纸上富贵”并不稳定
在全国范围内,股市富翁升级得更快。两市最著名的富翁是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2005年,他持有的苏宁电器市值是29.8亿元。而现在,他的持股市值接近90亿元。换句话说,一年多来,他轻松地赚进60多亿元。
鑫鼎盛的分析师卢镇金说,从2000年到2005年,国内股市熊市连连,股市富翁数量不多。而过去的一年是股市进入全流通的第一年,加上股市牛了,投资者的钱袋自然水涨船高,这就是牛市效应。
股市造富的特点是财富聚敛速度快但极不稳定。有的股民担心股市富翁卖出手中的股票,会给股票带来不稳定因素。分析师说,个人股东多寡,并不是判断一只股票股价是否稳定的因素。超级股民减持股票,并不会引起股价大波动,影响股价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基本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