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万润龙 选稿:上官贤
昨天,法国达能集团致信我国媒体,称已正式启动法律程序对付娃哈哈非合资企业。娃哈哈集团随即作出强硬回应。
4月11日,达能集团亚太区总裁范易谋称,已于4月9日正式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发出通知函,要求其作为合资销售公司的董事长,对非合资销售公司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并设立了30天的期限。
达能与娃哈哈的争端引起了我国公众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新浪网上发现,该网站就“娃哈哈遇达能强行并购”作了网上调查,至昨晚已有114287人作了回答。其中,在回答“您认为达能收购娃哈哈等知名品牌,目的是否在于垄断中国饮料行业”的调查题时,有90.04%的网民认为“是的,收购知名品牌为了控制整个行业”,只有4.92%的网民认为“不是”,另有5.04%的网民认为“不好判断”。在回答“您认为娃哈哈遭遇达能强行低价并购,在目前外资并购中是否常见”的调查题时,有86.03%的网民认为“很常见”,有9.54%的网民认为“说不清”,另有4.43%的网民认为“不是很常见”。
网民的判断并非意气用事。在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之后,迎来了许多友好的跨国公司,他们在中国组建的新公司不但为中国创造了财富,也为他们自身的壮大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也有一些跨国公司打的却不是双赢的算盘,他们挥舞着资金资本、技术资本、品牌资本的大棒,以及其有限的资金购买了中国的民族品牌,或者以洋品牌取而代之,或者将中国品牌束之高阁。就这样,“洁花”洗发液134万美元被收购,“孔雀”电视机315万美元被收购,“豪门”啤酒6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光明”染发液2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金鸡”鞋油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洁银”牙膏10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太湖水”啤酒2500万元人民币被收购……而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建立声誉的国产“凯歌”、“熊猫”、“燕舞”、“南孚”、“活力28”等品牌产品相继消失。“美加净”嫁给庄臣后失却了原有的活力,“中华牙膏”已经名归联合利华,一度辉煌的乐百氏走上合资道路后就再也乐不起来……
尽管中国每年都新增数以千计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商品,但中国的民族品牌在世界上能叫响的却少得可怜。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美国有51个,欧洲有42个,日本有6个,韩国有一个,而中国则一个也没有。
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的许多企业家立志发展民族品牌,我国政府也开始将发展本土品牌列入国家战略。在众多崛起的优秀品牌中,娃哈哈是少数几只被国际同行认可的中国品牌,至少它还坚守着中国的饮料市场,成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世界饮料巨头挺进中国市场的强劲对手。
如今,法国达能准备向中国名牌产品娃哈哈下手了。表面看,达能似乎有理有节,强行收购只不过是照合同办事。而在娃哈哈之前,达能已经将“深圳益力”、“乐百氏”、“正广和”等中国本土名牌收入襁褓,另外还以20.01%的股份参股光明乳业,以24%的股份参股汇源集团,以49%的股份参股蒙牛集团,达能的用意是什么?如果娃哈哈屈从,会不会成为“乐百氏第二”“正广和第二”?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也是企业出奇制胜、战胜对手、争夺市场、开辟财源的强大武器。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视企业品牌为国家利益。一旦本土名牌受到威胁,政府官员乃至国家元首也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就拿达能来说,2005年,“传闻”百事可乐欲300亿欧元收购达能,法国总统希拉克立即发表意见:支持政府在达能案中保持高度警觉,达能是法国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而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则表示:政府支持达能“躲避令人厌恶的竞购者”,政府将尽一切可能“保护法国达能的利益,确保法国达能在法国的未来”,“达能这样的大集团无疑是我们的行业财富,我们当然要捍卫法国的利益”;法国社会事务部长让-路易?博洛说得更直截了当:法国政府将“竭尽全力阻止恶意收购”,达能公司是法国“无与伦比的财宝”,达能公司对于就业、国土整治、公众健康以及法国人本身的生活都至关重要;法国的媒体随即发言,《费加罗报》把美国潜在的收购方形容成“食人恶魔”。而达能公司董事长则大义凛然地表示:全力维护公司的独立,如果被恶意收购,公司将失去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元首和媒体的感召下,法国全民总动员,发起了一场达能保卫战。
在中国引起轰动的新书《世界是平的》中有一段让中国人震撼的话:在全球化的价值链中,中国和印度要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贴牌生产)。宗庆后为了反对这个结论说法,准备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与达能作鱼死网破的抗争。当19家国际名牌企业高举“维权”大旗联扫中国的今天,当中国领导人出访时被外国媒体追问中国企业何以侵害外国知识产权的今天,娃哈哈为了保护自己在本土创立的商标敢于与跨国集团一决胜负,这样的勇气,令人钦佩,让人动容!
回想起笔者1996年写过的一篇报道。当年,娃哈哈与达能合资之初,宗庆后便与达能“约法四章”: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这“约法四章”感动过无数读者。而今天的娃哈哈达能之战,相信激起更大的波澜。
一位经济学家如此评说眼下的“娃哈哈争端”:某些跨国公司对中国名牌实施的是“斩首”战略。在将一个中国名牌产品斩首之后,随即吸取该品牌身上的血来强壮自己,即用在中国取得的巨额财富再控制更多的财富,实施新的斩首行动。
娃哈哈战役,已经不是企业间普通的利益之争。套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位时的一句名言: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把娃哈哈当作我们国人的脸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