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连视窗5月10日电 王金海、赵君报道:今日从大连市劳动保障部门获悉,大连市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已在全市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共清查从事职业中介的机构168家,处理违法案件157件,依法取缔非法中介136户,为2247名求职者退赔求职费用16.1万元。
“黑中介”惯用四种“忽悠”招数
刚到大连一个多月的安徽青年小陶回忆起自己被“黑中介”欺骗的经历,至今还很后怕。春节过后,小陶怀揣着800多元钱只身来到大连,刚走出火车站,一位中年男子走近小陶问:“找工作吗?”随即递上一张列有十多个单位提供的岗位需求清单,单子上许多单位的“工资标准”一栏内都写明“每月3000元”,小陶怦然心动,挑了其中的一个高薪岗位,交了250元“保证金”。
让小陶意外的是,面试后,他被那家公司拒绝了,其实,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黑中介”所设的“交钱、面试、失败,再交钱、再面试、再失败”的“连环套”中。
近年来,大连市有关部门连年加大力度打击“黑中介”,但仍有求职者不断上当受骗。据劳动监察部门介绍,“黑中介”和非法职介采取的手段大致有四招。一是编造虚假信息骗钱,劳动监察部门在对一些职介所现场随机抽取用工信息并按照其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时,有的号码语音提示是空号,有的号码打通后对方则告知公司没有招工计划,经过监察,这些招聘信息都是黑职介自行随意编发的。二是巧立收费名目骗钱,一些职介所收费不规范,收费名目繁多,钱一到手,或者推迟报到时间,亦或人去楼空。三是高新利诱,一些看似简单容易、人人可以干的工种,每月却能挣很多钱,眼前交点费用就可以马上上班。面对高薪利诱,外来务工人员糊里糊涂交钱了。还有一些职介所为骗取中介费,和不法用人单位相互勾结“设套”,高薪诱骗求职者,首先由职介所发布用工信息,然后由其它招聘单位负责面试招聘,一旦中介服务费、押金、上岗费等各种费用到手,上班没几天,就找借口解聘求职者。
“黑中介”缘何屡禁不止
据了解,大连在严打“黑中介”活动中,对“黑中介”的处置只能限于取缔或处罚或通过媒体曝光等行政手段。比如,劳动保障部门在接到劳动者的举报后,按照行政执法有关条例,只能想方设法为其讨回被骗的中介费,如果“老板”事先溜走或暂时关门,劳动部门也束手无策,因为劳动部门无权封门,也无权拘禁不法“老板”。
另外,“黑中介”没有营业执照,其办公场所也都是临时租用的房屋,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工商部门对“黑中介”的查封也伤不到其“筋骨”,工商人员一走,那些人又“照常营业”。对于公安部门来说,“黑中介”涉嫌诈骗,但上当受骗的求职者一般只被骗走一二百元钱,数额小还够不成诈骗罪。
据了解,大连每年约有50万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打工,形成了庞大的就业需求,外加都是外地人,对大连的正规职业介绍机构还不熟悉,让“黑中介”有了可乘之机。部分劳动者在受骗后,往往选择逃避,自认“花钱买个教训”,而不是及时地站出来指证,导致司法机关要立案侦查时无法取证。
有关部门提醒:提高法律意识及时举报
为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职业介绍和用工单位招工行为、切实保障求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大连市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劳动力市场及职业中介机构的检查力度。
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外来务工人员:在大连要想了解真实准确的招工信息,一定要去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的职业介绍所,千万别去街头巷尾的“劳务黑市”,谨防掉进非法职介的“陷阱”;面对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一定要仔细甄别真伪,交纳各种费用要注意保留收据;在招工过程中一定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防止其以招用“临时工”为借口,侵害自身利益。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咨询、举报。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