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0日电 题:誓让荒沙变绿洲--记杜蒙克尔台乡的“绿色家庭”
记者 孙晓锐
王志红
史金龙、王志红夫妇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官尔屯村村民,几年来,夫妇俩不畏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村民们一起将万亩荒沙改造成碧海绿洲,成为全县闻名的治沙造林大户。
王志红夫妇的家住在克尔台乡官尔屯村,村子的西南方向有一片万亩荒沙,每当狂风一起,飞沙走砾、遮天蔽日,沙丘随风移动,所到之处,一片片耕耕地被吞噬、一座座房屋被毁坏。终于有一天,王志红夫妇的家也被移动的沙丘吞没了。看着被风沙摧毁的房屋和农田,夫妻俩的生活再也无法恢复平静,他们立志治理荒沙,改善环境,恢复家乡原貌。
2000年,在杜蒙县委、县政府实施封堵西北风口的战略中,王志红夫妇率先承包了3000亩荒沙地,开始了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建设家园的艰辛历程。
起初,村民们对王志红夫妇承包沙地的决定很不理解,认为治沙造林成本高、费用高、回报周期长,担心治理荒沙难以成功,一些好心的村民还规劝他们夫妇放弃承包。但这丝毫没有动摇王志红夫妇治理荒沙的决心。经过认真调查、策划,反复论证,夫妇俩制定了“一年栽活见绿,三年林草遍地,五年出效益”的治沙造林规划。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郑重承诺,人倒树不倒、誓叫荒沙变绿洲。承包沙地的第一年,夫妇俩面临着一缺资金,二没技术,三少劳力的重重困难,就在这时,乡政府送来了树苗和草籽,乡林业站派来了技术员,信用社给予5000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在治沙造林的过程中,夫妇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沉积多年的荒沙,加重了挖树坑的难度,肆虐的狂风,增添了栽树的艰辛。往往是头一天挖好的树坑,第二天能被沙砾埋平,刚刚栽好的树苗,一夜狂风,就会全部刮倒。就这样,反反复复挖了一次又一次,栽了一遍又一遍,夫妻俩起早贪晚,每天往返于沙地和家之间,一个来回就50多里路。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很少雇工,就这样,腰累弯了,人累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他们承包的荒沙树苗成活率达95%以上,实现了“一年栽活见绿”目标,万亩荒沙终于见到了一片绿洲。
王志红夫妇在治沙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2002年,夫妇俩经过考察后决定全部采用母根栽植。并增添了树的品种,除1200亩杨树、640亩松树外,又增加了适应沙地生长的500亩沙棘和500亩枸杞。为了便于管理,夫妇俩在林地附近盖了三间看林房,吃住在林房里。
就在夫妇俩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多年罕见的特大旱灾不期而至,连续两个多月滴雨未下,眼见着树苗渐渐枯黄,夫妇俩心如刀绞。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浇水,树地里虽有两眼井,但由于沙丘起伏大,不能灌溉,只好肩挑手拎,逐棵树浇水。王志红和丈夫一样挑水浇树,连续干了20个昼夜,夫妇俩的肩膀压肿了,脚磨出了水泡,濒于枯死的树苗终于被救活了。
治沙造林、绿化环境、建设家园,王志红夫妇通过辛勤的耕耘,艰苦的努力,执着的追求实现了她们的梦想。2003年春天,夫妇俩又承包了2000亩荒沙地,并发动当地父老乡亲共同植树种草,在王志红夫妇的带动下,全村村民共承包荒沙地2.4万亩,植树造林2万亩。
远远望去,官尔屯村的万亩荒沙已经变成了绿洲。王志红夫妇为保护家园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同时也为自己建起了一个绿色银行。
作者: 孙晓锐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刘华 ( 刘华 的博客) 国 内
国 际
科 教
娱 乐
社 会
体 育
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 ·
综 合 新 闻:
· 答问 · · · · · · · · ·
· · · · · ·
进入专题
· · · · · · · · · · 市花怒放
· · · · · · · · · ·
更多>>
东北网简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友情链接Copycenter ? 2001-2007NORTHEAST.CNAll center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