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右一)为牡丹江市铁岭镇一村村民、98岁的邱玉美揭去包住眼睛的纱布,祝贺他恢复视力。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位民营企业界人士联名向全国发出《民营企业家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倡议书,引起强烈反响。倡议发起人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热血青年。他从3000元起步,20年创业4亿元,十年如一日为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捐助3600多万元,占企业资产8%以上。
他就是农工民主党党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
时代的脚步
催生“高翔誓言”
每个时代都有特征鲜明的时代先锋,他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在奋斗中承担起了时代的社会责任。
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燃起了高翔的创业激情。他告别了令人羡慕的国营企业工作,揣着借来的3000元钱,毅然奔向亟待重建的灾区,开始了创业历程。在大兴安岭创业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他用50万元买下一位老中医的验方,把500万元投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注册成立圣泰制药公司。从此,高翔的事业之帆正式扬起。
他的事业的蒸蒸日上,恰与祖国跨入新世纪的足音相和谐。高翔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迎接新世纪的第一个举措,是召集全体员工,在庄严的国旗下,立下了誓言:“我,高翔,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忠诚国家,忠诚民族,遵守法律,秉公办事,服务社会,服务同仁,为建设中国民族经济终端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誓守‘诚信、求实、创新、高效’,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高翔誓言”很快就经受了检验。2003年5月,正值非典肆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亲临圣泰公司视察,对圣泰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高翔继续为抗击非典作出新的贡献。当天下午,高翔就直飞北京,落实抗非典新药“西维来司钠”临床试验方案。高翔心里清楚,“西维来司钠”早投放临床使用一分钟,就有可能多救活一个人。他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跨进北京。可是,临行前,10岁女儿的一句恳求却让他心如针扎一样地难受。“爸爸,别再去北京不行吗?”高翔知道,4月中旬那次为了“西维来司钠”进京,牵连女儿被学校隔离观察两周,他真不忍心看到女儿再次被隔离了。可是,他没有选择。
到了哈尔滨太平机场,高翔被那里的景象惊呆了:往日熙熙攘攘的候机大厅空空荡荡,平时座无虚席的客舱格外冷清,乘客没有机组人员多,简直成了他的个人“包机”。但他一到北京,就马不停蹄直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几天内跑遍了有关部门、相关医院,终于为“西维来司钠”争取到了国家药品审批“绿色通道”,于5月9日被正式批准在北京小汤山医院等5家医院进入临床试验。
“高翔誓言”也感召着圣泰员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现代制药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起来。到2006年底,圣泰制药已拥有4亿元资产、1000多名员工,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小巨人”企业、黑龙江省“民营科技巨星企业”、黑龙江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深厚的感情
倾注“复明工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唤醒了自己对生我养我这片黑土地的深厚情感”,一直关注农村医疗状况的高翔认为,改变农民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困境,这不但是时代赋予民营企业家新的历史使命,更有利于民营企业把这一使命化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力量。
2004至2007年间,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及时获取信息、科学致富,高翔连续向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农民每年赠阅报纸5000份。2005年5月,高翔向边疆贫困地区捐赠兴建3所希望小学,使5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年7月,首次捐款设立“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专门帮助弱势群体中最脆弱的视力残疾者。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前进村10岁女孩张丽娟,出生在一个有白内障遗传病史的贫困农民家庭。一家五口,父亲、母亲、13岁的哥哥和张丽娟4人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唯一没有患上白内障的爷爷又因脑溢血后遗症半瘫在炕上。两年前哥哥和母亲做了手术,上万元的手术费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再也没有能力给张丽娟做手术了。她读到小学四年级时视力下降到不足0.1,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再不做手术有失明危险。就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2005年11月17日,“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爱心救治行动来到前进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专家亲自主刀,为她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第二天揭纱时,张丽娟高兴得哭了:“妈妈!妈妈!我看见了!我全都看见了!”
牡丹江市阳明区铁岭镇一村98岁老人邱玉美,在86岁时患白内障双目失明,指望养老的儿子又离开了人世,老人只好搬到唯一的女儿家住。可女儿家同样多灾多难,女婿卧病多年后去世,女儿又得了糖尿病,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2005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爱心救治行动来到铁岭镇一村,为邱玉美老人做复明手术,使他重见光明。当天,高翔到老人家里探望老人时,听说老人一年的生活费只有136元,心情十分沉重,当即决定每月给邱玉美邮寄100元生活费,并承诺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人激动得拉着高翔的手,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现在,百岁老人邱玉美、75岁老人姜焕芝、45岁的王桂兰、15岁的邢婷婷、12岁的汪明、10岁的张丽娟和她哥哥、9岁的马瑛悦和8岁的邹欣妍,他们每月都会按时收到高翔个人的资助汇款。
2006年,高翔从产品结构、市场销售模式、控制药品零售价格等方面科学规划,开发农村医药大市场,解决农民看病难、买药难、药价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让农民实现减负增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历史的使命
勇担社会责任
在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上,主持人问高翔:“非典肆虐期间,您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捐赠1300万元药品,您一点没有考虑过自己企业的利润吗?”高翔回答说:“国家遇到危难,人的一生能赶上几次?赶上了,就要为社会分担责任,就要无愧于这个时代!”
高翔的行动,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解。1998年8月,松花江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当时,圣泰制药正处在艰难的市场开拓初期,资金十分紧张。高翔说:“国家有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没有钱我们捐物!”一个刚创立的小药厂,捐出了价值50万元的药品,又筹集捐助现金2万元。
非典期间,圣泰制药生产的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因为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功能,供不应求。全国各地经销商纷纷携带现款登门要货。别人看到的是千载难逢的商机。高翔却提出“不发国难财,支援重疫区”口号,不惜公司利益受损失,顾不得对多年商业伙伴的伤害,先后向省防非典指挥部和非典疫情严重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捐赠了一批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十年间,从抗洪救灾到抗击非典;从捐资希望小学到设立“高翔文学艺术创作基金”;从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到设立“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从向农民赠阅报纸到慰问驻南沙群岛解放军指战员……高翔的社会捐助与时俱增,先后荣获民政部首届“爱心捐助奖”、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光彩事业奖章”,中国第四届特奥会“爱心永恒”贡献奖被评选为黑龙江“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首届“情系黑土、恩怀龙江”十大慈善人物、2006年度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事件)。
就在今年4月,在哈尔滨市文联全委会上,作为文联副主席,高翔首次捐款,设立“高翔文学艺术创作基金”,用于奖励为文学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艺术家。高翔对此的感想是:“个人和企业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企业为载体,致力于传播一种爱心,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有利于民族进步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