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医院在走廊里加床 记者 盛高 摄
编者按 民生的核心是民之生命。事关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事业,一直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我们试图以一个小的切口进行管窥,以群众的真实感受了解这项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及等待破解的难题。同时,我们也以真实的数字和事例,来说明政府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发生的变化。
今年生宝宝的妈妈特别多,再过一个多月,张女士也要升级当妈妈了。
然而,一说到去医院做产前检查,张女士立刻收起了笑容:“说真的,每次去医院做产检,就像要完成一次浩大的工程,经常一耗就要一整天,好几个小时都是在排队中度过的。”而最令她担心的是,生完小孩可能还要住在走廊里。
近年来,看病难一直困扰着许多群众,这问题也引起了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样也牵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他们的许多提案、议案都直指看病难。
个案 一个“大肚子”排队的一天
上周,张女士的丈夫正好出差,她只能一个人去医院做产检。上午9点,张女士走进医院大厅,发现挂号窗口外都排满了人,每条队伍都超过10人。在排队时,张女士看到,在排队的人群中,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不少。10多分钟后,她拿到号子赶到楼上妇产科诊室,结果在这里候诊的准妈妈更多,每间诊室门口的长椅上都坐满了人。
30多分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张女士走进诊室时已过上午10点。检查过程倒是相对简单,10多分钟之后便告完成。接下去,张女士要再次下楼做B超和心电图检查。不过在此之前,张女士还得先去付款处排队付钱。这一排,又花费了将近10分钟。
经过排队候检,张女士终于完成了B超和心电图检查。由于当天做检查的人多,医生也在午休时间进行了加班。下午,张女士终于拿到了化验单,她赶紧拿着单子送到医生那里。排队配药后,时钟已经指到了4点半。
“这次还算好的,如果遇上人多或者一些特别检查项目,有时还要耗到第二天。”一整天的产检,让张女士累得够呛,不过这还不是她最担心的:“眼看快生了,就怕到时安排不到床位。”
调查 妇儿病房加床是家常便饭
A 排队、排队、排队
昨天,记者也走访了甬城几家设有妇科和儿科的大型公立医院。
上午9点不到,记者来到妇儿医院,门诊大厅一楼完全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虽然一楼所有挂号、收费窗口已开足,但每个窗口前都排起了10多人的队伍。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平均每个人要在窗口前逗留1分钟左右,以此计算,光挂个号或交个费,一名患者就要花10分钟时间;在住院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了七八张加床。
记者在妇儿医院拿到的几组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妇儿医院2001年的门诊量为623264人次,出院病人数为17434人次,出生婴儿数为4466人;在之后的几年里,这一组数据每年都在上升,到了2006年,门诊量达到了1126321人次,出院病人数达到29313人次,出生婴儿数达到了8277人,所有数据都接近2001年的两倍。
妇儿医院的有关人员坦言,虽然医院的软硬件在这几年里都投入很大,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有一组数据就能说明这一问题:2004年,妇儿医院共有核定床位500张,但当年床位实际利用率达到了117%;从2005年开始,医院逐步增加了200张床位,但2005年和2006年的床位实际利用率仍有104.4%和103.12%,大量患者不得不使用加床。
昨天下午1点30分,记者又来到鄞州人民医院,看到了与妇儿医院类似的情况。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每天都繁忙,尤其妇科和儿科最为紧张。记者随后来到住院大楼四楼的妇产科和儿科病区,同样在走廊上发现了大量加床。一名值班医生告诉记者,前两天病人多时,光他们一个楼层,最多时用上了20多张加床。
B 儿科专家一号难求
昨天,市民打进本报的两会热线反映,看儿科难,看儿科专家更是难上加难,不但宁波市的中医院挂不上号,连作为区级医院的海曙中医院、白沙医院都被许多黄牛盘踞,他们手中长期控制着大量的专家号。
黄牛为何盯上儿科专家门诊?虽然黄牛倒卖儿科专家门诊号由来已久,但也反映出甬城儿科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
对于儿科资源相对紧张的说法,卫生部门有关人士也表示认同。这两年外来人口大增,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压力。
对于黄牛、医托、药托等问题,政协委员许幼峰专门提交了进一步整治的建议。他指出,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很大,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形势下,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刻不容缓。
声音 妇儿看病难突显资源紧缺
宁波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王仁元表示,妇儿医疗资源紧缺在宁波是一个客观存在。当初一些市级医院担心和妇儿医院靠得比较近,几乎都没有开设儿科。时至今天,妇儿医疗资源十分短缺。目前市区综合性医院中,只有第三医院、鄞州区人民医院设有小儿科,此外还有中医院及一些区级医院设有小儿科。第一医院则是有产科、无儿科。
王仁元委员表示,现在群众对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科专家紧张,除了资源少,其实也反映出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在增加。进一步而言,医疗资源在结构上也表现为布局不合理。宁波的综合性骨干医院主要设置在老城区,若以三江口为中心,综合性的医院均在两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即便是上世纪90年代新建的李惠利医院也不例外。现在宁波正在快速向外扩展,力图跳出三江口,这样一个“紧缩型”的布局明显不适应城市化进程。
破解 新建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 扩建妇儿医院
根据统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市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士数仍处中下水平,卫生资源相对短缺。
去年5月30日,宁波市政府召开全市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年明显改观、五年基本解决就医难”的总体目标。2006年全市卫生事业经费达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9.84%。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77%,比上年增加了0.73个百分点。全市卫生基建经费达4.0亿元,为历年来最高。
根据规划,宁波市将在江东区原福明工业小区地块新建市儿童医院,原址扩建市妇儿医院。新建一座妇产科医院。新的妇儿医院住院大楼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相信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宁波妇儿医疗资源紧缺局面将得到缓解。
记者 杨力克 沈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