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银川5月10日电 (记者周志忠)挖坑,放入种子,覆上沙土和石块,罩上地膜……宁夏中卫市的环香山脚下,罗泉村农民王有琦今年在沙砾铺压的田地上,种下了50亩瓜。压砂硒砂瓜——“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西瓜”,被中卫人视作“拔穷根的产业”,生活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7万农民借此脱贫致富。
中卫环香山积洪扇区域、海原北部、中宁山区一线长约200公里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则在2000毫米以上,几乎“种啥啥不成”。尽管人均20亩地,但辛苦耕作常常换不来一年的油盐钱。2004年,中卫市8.6万贫困人口中的80%就生活在干旱带。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旱作硒砂瓜产业,使农民开始走上治穷致富的生存发展之路。”中卫市委书记刘云说,“硒砂瓜”是压砂地上生产出的西瓜、甜瓜;“压砂地”是在干旱的山坡地表面覆盖15厘米左右的砂砾而成,砂砾层能利用昼夜温差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又能在缓慢的风化过程中增加土壤。在政府的引导下,借助干旱带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中卫农民在大片荒芜土地上种植硒砂瓜。
为推动硒砂瓜产业发展,中卫市把公路修到了瓜地田头,并出台若干扶持政策:为每亩压砂地补贴基本农田改造资金120元;对购买松沙施肥农机具的,每户补贴900元。水务部门在干旱地区打100米深井6眼,投资5559万余元建设补灌工程,可灌溉面积达到41万亩。
3年来,中卫硒砂瓜产业闯出了规模、效益和品牌。去年,尽管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传统粮食作物几乎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全市硒砂瓜总产量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瓜农户均收入1.3万余元。脱贫致富的瓜农有了手机、农用车、摩托车,有的还在城里购了房。如今,中卫市已有70多万亩荒山坡变成了片片相连的压砂瓜田。到2008年,中卫硒砂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00万亩,预计实现收入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