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召开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发布了一系列治理松花江流域污染的“刚性”措施:“十一五”期间,凡向松花江水体排放汞、镉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一律停批,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一律不批等,这无疑对提高当地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全流域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道路产生作用。
众所周知,松花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凸显,给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害,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居首位。重化工业多,排污欠账久,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使其不仅是全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2006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流域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环保总局对松花江流域暗查的82家排污单位中,超标排放的竟占80%!许多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居高不下。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域内许多大中城市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里,因“中污”而日显“疲惫”的松花江再也不堪重负了。
眼下的关键在于坚决控制污染增量,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流域经济发展格局。这些“刚性”措施既可治标,又能治本,但只有都“砸实了”,才能见效。当地各界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切实抓严抓紧抓好,让这条松嫩大地的母亲河清澈起来,以真正实现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的长治久安。
(新华社长春5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