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15名,中国内地竞争力首超日本
早报记者 殷玉生 综合新华社报道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5月10日发布2007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今年又上升了3位。
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18位(去年首次公布时为第19位,整个排名中包括一些地区和省、州经济体)升至第15位,而且排名首次超过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今年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7位降至第18位。
四大指标排名均上升 经济表现仅落后美国
今年的报告涵盖了55个经济体,比去年有所减少。在今年的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经济体依次是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卢森堡、丹麦、瑞士、冰岛、荷兰、瑞典、加拿大、奥地利、澳大利亚、挪威、爱尔兰、中国内地、德国、芬兰、中国台湾、新西兰和英国。
此外,日本的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16位降至第24位,印度仍为第27位,韩国从第32位升至第29位,俄罗斯从第46位升至第43位,而巴西则从第44位降至第49位,南非从第38位大幅降至第50位。
《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主要经济体经济竞争力的年度研究报告,自1989年起每年发表一次。
这项报告根据4个大指标及其下属的300多个小指标来进行竞争力评估。4个大指标分别是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
今年中国内地在这4个大指标中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经济表现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仅落后于美国;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位升至第8位,升幅突出;企业效率排名由第27位升至第26位;基础设施排名由第33位升至第28位。就“基础设施”而言,中国内地过去历年分别排名第36、35、36和33,本年度上升了5位。
台湾地区竞争力下降
在于社会凝聚力下降
报告同时指出,台湾地区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凝聚力下降、政治稳定的风险增加和政府政策方向不一致等。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珊娜·罗斯莱特-麦考利女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预言,依照目前情况推测,中国内地竞争力的上升势头估计将会持续,但上升幅度今后会变小。罗斯莱特-麦考利说,中国内地要想进入世界竞争力排名的前10位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这需要中国解决环境保护、发展不平衡和体制改革等难题。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总体呈上升态势。2003年度,中国内地的排名为第27位,2004年度升为第22位,2005年度为第29位。跃升最快的时段是2006年度,排名从上一年度的第29位一跃而升至第18位。
中国内地竞争力排名不同的奥秘
新华社日内瓦5月10日电 近些年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发布各自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但中国内地在这两份报告中的排名却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两家机构所使用的数据类别不同,竞争力评估方法也不一样。
就中国内地的情况而言,在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中国内地的排名位于第15位。而世界经济论坛给予中国内地竞争力的排名则相对靠后,尤其是从前年的第48位降为去年的第54位。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珊娜·罗斯莱特-麦考利女士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说,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作评估主要依据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客观;世界经济论坛的评估主要依据对企业首席执行官的问卷调查,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成立于60多年前,自诩在全球有50家合作伙伴,收集与竞争力相关的数据已超过20年,数据的丰富程度堪称“世界之最”。从1989年开始,该学院每年都对外发布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在今年的竞争力报告中,美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分居竞争力排行榜的前三位。
总部在瑞士首都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也发布自己编制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经济论坛于去年9月发布的《2006年至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列出了125个经济体,其中瑞士的竞争力排名第一位,芬兰和瑞典分处第二位和第三位,美国则从前一年度的第一位降至第六位。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作评估相对更注重于“硬数据指标”,即评估结果的三分之二以相关数据指标为依据。作为评估依据的数据对应于“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4大类323项指标。而评估结果其余三分之一的依据,则是每年对相关国家中高层经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
与此相比,世界经济论坛所作评估以“成长竞争力指数”和“商业竞争力指数”两个大类数据为主。不过,据报道,实际上世界经济论坛排名结果中对经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所占比重较大,“硬数据指标”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