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力争补上护士缺口 专科护士逐步持证上岗
新闻背景
“冯姐,快过来,又扎不进了!”5月10日,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刚和记者没唠上几句,专科护士冯桂华就赶紧救急去了。
明天(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全国142.6多万名护士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记者从沈阳市卫生部门了解到,如今沈阳白衣天使队伍已开始悄然变化,“身怀绝技”的专科护士日益走俏、男护士出现在急诊前线……
护士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近了她(他)们。
三至五年补上护士缺口
“住院了,谁都希望护士能常来看看。”市卫生局医政处调研员刘淑芹感慨,“现在护士就是天天小跑都干不完活。”白衣天使数量的严重不足从根本上无法满足百姓要求。
目前,全省共有注册护士7.2万人,其中沈阳2万余人。如果按照国家要求,医院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0.4,像奉天医院、四院、五院等综合性医院都基本达标,只有少数专科医院人员缺编。“但1∶0.4这个标准是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制订的,显然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刘淑芹说,护理队伍增容势在必行。
据透露,近期沈阳将重点解决护士缺口问题,新开的医院,如果护士人员不达标就严格减床;而现有的医院要求逐年增加护士,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支能够基本满足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护士队伍。
遇到难题就请专科护士
今后,看到给咱扎针的护士戴着专科护士的徽章,你也不必奇怪,从“全”到“专”的专科护士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必然趋势。
现在,像冯桂华这样的200余名专科护士正活跃在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静脉输液和手术室里。
“不仅解决本院的难题,很多时候其他医院碰到棘手难题也来请专科护士。”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李冰说,医院一碰到高难度静脉穿刺和静脉给药的活,或者小儿扎针扎不进的情况,大家立即向专科护士求救。经专业培训后拿到专科护士证书的这些护士中的“专家”可了不得,是技术上的“大拿”。
逐步推行持专科证书上岗
“技术精,患者就信得过,这就是职业核心竞争力,将来专科护士会越来越火。”李冰说,今后在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包括血透、糖尿病等护理岗位上,逐步推行持专科证书上岗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市护理质控中心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在3-5年内实现上述岗位护士的专科培训率达到100%。
镜头1:男护士
脏活儿累活儿都得干
自从2005年沈阳诞生首批5位男护士以来,他们就因为万红丛中一点绿而受到关注。
时至今日,众多男护士们变得更吃香。在今年3月份沈阳医学院召开的2007届毕业生双选会上,男护士成了50多家用人单位争夺的对象。用人单位需求数量大,毕业生却不怎么多。这些学护理的大男孩们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大医院,进入了ICU、急诊等医疗“前线”。
男护士们幸福吗?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精神病院的护理工作有多难自不必说,在ICU的日子也是考验。“ICU的工作不像其他病房比较规律,常常需要加班。”医大一院ICU护士长张晓春介绍。
其实,性别带给他们的是更多的体力活儿和加班时间。ICU护士工作相对特殊,频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受感染的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存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有害因素,比如噪音、射线、封闭的病房等等。
镜头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
细心呵护890克宝宝
他,刚刚出生3天,只有890克,还不到一公斤重,柔弱得让人心疼。在别的宝宝躺在妈妈怀里嗷嗷待哺时,他却只能呆在盛京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里,而将他脆弱的生命变坚强的,是新生儿病房的护士们。
昨天11时,一双温柔的手正在为他做腹部按摩。“按摩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盛京医院新生儿病房护士长姜红介绍。
“近几年,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出生率逐年升高。”姜红说。目前,每天在这里出生的婴儿有80-90个,而其中30%-40%是早产儿。当天,记者在NICU就看到了8个超低体重儿和26个早产儿,护士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而要使这些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成活,只有辛苦和耐心是不够的,更多依赖的是护理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镜头3:“头皮针大王”
一个上午扎100多针
5月10日9时刚过,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患重感冒三个月大的宝宝从苏家屯打车赶到市儿童医院,急得满眼泪花。
不停哭闹的小宝宝已经躺在了护士长张丽面前。“一会扎完针要横着抱孩子,夹住她的小胳膊,另一只手也要抓好,托住了,别让孩子抓到输液管。”张丽一边跟孩子妈妈讲注意要点,一边仔细观察孩子的头皮,用手轻轻摸了摸,只见她两个手指并拢,稍稍一挤就找到了婴儿细细的头皮静脉,针头准确地进去了,整个过程只用了三五秒钟。
“头皮针大王”,一个醒目的胸徽。记者看到,此时的输液中心已经是川流不息,宝宝一个接一个等着扎针,像张丽这样的“头皮针大王”一上午能扎100多针!
本组稿件由记者 朱晓京 叶青 通讯员 李哲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