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红衣服是为配合背景
《红旗渠的故事》是一个主旋律意味很强的选题,万卫也深知这一点。
为上百家讲坛,李蕾准备了4套衣服,她最中意的是一件蓝色正装。“但《百家讲坛》的背景是蓝色的,我不得不穿红色的那件衣服。”她还猜测,剧组所以这么决定,可能因为和她讲的主题有关。
对话
“比起于丹来,我更年轻些”
重庆晚报:简单谈下您的简历吧?
李蕾:我毕业于职业学校,现在在读本科函授,参加工作是在民政局做讲解工作,现在在接待办工作。
重庆晚报:于丹、易中天他们都是大学教授,您觉得自己的教育资历是否能让您站在今天讲坛上?
李蕾:我是很惶恐,也曾信心不足。《百家讲坛》改变了我。所谓专家,是对某件事有独到见解,有独特情感和有独到观点的人。我是生在红旗渠边上的女儿,对于红旗渠的了解和感情,我觉得自己是专家。
重庆晚报:听说您喜欢于丹,觉得和她相比,自己优势在哪里?
李蕾:我和于丹老师肯定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在大师面前,我只是学生。不过,和她比起来,我更年轻一些,也有更多机会去犯错和改正错误。
重庆晚报:《百家讲坛》很少见到美女,您认为美貌也是一种优势吗?
李蕾:谢谢你夸我。但我认为,《百家讲坛》选择我,更因为我积累几年讲解经验。
重庆晚报:有观众说,您讲的题材政治色彩太浓,不吸引人,您怎么看到这种质疑?
李蕾:我也会上网看一些观众评论。红旗渠的故事,就是河南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怎么会不吸引人?当然,可能外地不熟悉它的人会觉得枯燥。我尽可能把它讲得生动吧。
重庆晚报:有观众对您讲的方式提出疑问,说您感情过于充沛,像是在做演讲而不是面对面讲座。
李蕾:我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准备,不足在所难免。他们提得对,我会接受。实话讲,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争议能引起大家对家乡的关注,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包括对您的关注?)(她迟疑一下)是的。
“美女官员”惹出四大争议
《百家讲坛》五一开讲《红旗渠的故事》,也引起部分观众议论,他们表示,该栏目抛弃历史风云,却转向充满政治意味的主旋律故事,有点煞风景;让一位政府官员来开讲座,是否有资格?昨天,记者采访了《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他否认推出美女官员是在炒作的说法,并称,目前该节目收视率中上等。
疑问一:不讲历史了吗?
回应:探索讲解近现代史
媒体评论人张敬伟认为,“《百家讲坛》开讲的是文史百家,因而,人们对于红旗渠这样的人造工程,只会发出现实的赞叹而不会产生对历史迷雾的好奇追索,注定不会打动人。”
万卫:《百家讲坛》的定位是文化历史,《红旗渠的故事》就是在讲文化历史。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百家百家,既要讲古代历史,还要讲近现代史。可以说《红旗渠的故事》,就是《百家讲坛》变化的一个信号。
疑问二:是否过于主旋律?
回应:《百家讲坛》就是主旋律
张敬伟还批评李蕾,“不是文化的传播更像是道化的宣传,不是历史的言说更像是现实的煽情”。他指出李蕾的口才愈好,愈是感觉到表演的成分多,并建议“主旋律的红旗渠精神可以在央视一套、二套等时政经济频道弘扬。”
万卫:《百家讲坛》本来就是主旋律的,不主旋律还叫中央电视台吗?即使讲历史故事,也会渗入现代的政治思想。
疑问三:美女官员PK明星学者?
回应:他们的类型各不同
网友质疑:于丹、易中天毕竟是明星学者,是他们所在领域的专家,但是李蕾只是一个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她有资格来讲这段历史吗?
万卫:她和于丹等人是不同的,各有特色。《百家讲坛》从不拘泥于一种类型的人,观众喜欢听就好。
疑问四:美女像在背书?
回应:讲解也是一种风格
网友质疑:李蕾讲的时候总像在背书,缺少生动幽默诙谐的感觉,觉得她只是在解说那段历史,而不是在做讲座。
万卫:她讲的时候感情充沛,况且讲解也是一种风格。这个故事毕竟讲的是党史,而且和现实生活隔得近,不太可能加入调侃和戏说的东西。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