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我不是科学家,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人们给了您很多称呼,有人称您为科学家,有人称您为农民科学家,也有人称您‘杂交水稻之父’,在这众多的称呼当中,您最喜欢哪个称呼?”“我不是科学家,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硬要说‘家’,最多称为‘农学家’。
初夏的长沙,风和日丽。中心办公大楼的门口,由袁隆平亲笔题写的“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牌匾,展示了袁隆平胸怀世界的情怀。袁隆平1971年从偏僻的安江农校来到长沙,就一直生活、奋斗在这里。这里也成为全世界冲刺杂交水稻科研顶峰的前沿阵地。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洒下了无数的汗水,也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三系杂交稻”在这里诞生,“两系杂交稻”在这里问世,超级杂交稻还是在这里被攻克。如今,在这里,他又提出了“种三产四”的设想,率领着他的团队进行着新一轮的冲刺。
袁隆平及其团队创造的辉煌业绩,使这里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使这里成为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瞩目的地方。胡锦涛来过,江泽民来过,温家宝来过,李鹏来过,朱基来过。还有不少外国元首也曾慕名来到这里,他们为袁隆平及其团队创造的奇迹而惊叹,为中国人的智慧而惊叹。今天,全国这么多记者,也怀着几分神秘,几分崇敬,来到这里,踏访科学家们的足迹,感触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袁隆平真是了不起!他虽年逾古稀,但还那么有精神,那么有创造性,那么有雄心壮志。”农民日报记者黄朝武对本报记者感慨地说。法制日报记者席锋宇则对袁隆平的率真性格特别有印象。她说:“袁隆平为人平实、豁达,富有个性,这大概是他能够克服众多困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