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超出低保户需求的贵重商品,中山民政部门有此一招
本报中山今天消息 记者潘林摄影报道:“黑人牙膏1票一支,雕牌洗衣粉2票一袋,草席3票一张……”今天一早,中山东升镇益民村的刘姨就带着换领卡来到镇“慈善超市”选换商品。
“天热了,床上要换张新草席。”刘姨仔细地比较着“价格标签”说,她家是低保户,镇区社会事务办公室每月向救助对象发放换领卡,每周五都可以凭卡到慈善超市换购物品。“这里锅、碗、暖壶、毛巾、雨伞、饮料、米、面、食用油都有,基本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要了。”上个月她还换了一个崭新的电茶壶。“家里经济拮据,没舍得买。没想到在这里换到了。”
今年3月,中山首家慈善超市在东升镇开业,东升镇1100多名低保户、五保对象因此而受惠。此后,横栏、港口、石岐区、东区等5个镇区的“慈善超市”也相继开业。据了解,“慈善超市”的所有商品都是通过博爱慈善网及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以低价收购或捐赠形式筹集而来,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大米、食用油和日常生活用品。商品全部以“票”计价。
“捐赠来的奢侈品、名牌手袋、名贵手表不适合作为救助品,节余物品怎么处理?”横栏镇慈善超市开办以来,企业捐赠的服装大大超出了低保户的需求。根据低保人员多青睐粮油等物品的特点,横栏镇慈善超市工作人员尝试在“墟日”选择部分衣服集中拿到市场上销售,将销售所得购买米、油等低保户最迫切需要的物品作为超市物资的补充。
“如果以后有善长仁翁捐赠较贵重的奢侈品,我们会考虑进行拍卖,再用所得费用补给超市货品。”中山市民政部门表示,他们将尝试推广“捐助、义卖、救助”模式,同时在每次进货前先做“市场调查”,了解低保户需要什么,按他们的要求进货,让更多生活困难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