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天津卫不仅“盛产”优秀的戏曲演员、懂门道的戏曲观众,更是在不同时期涌现出了像王玺龙、穆宇、刘小源这样悟性极佳的京剧神童。近年来,“京剧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更使得天津这块肥沃的戏曲艺术大地上不断冒出不少极具潜质的好苗子,但是,如何培养保护京剧神童也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王玺龙:生猛“小厉慧良”
相信很多读者都会记得,当年电视广告中一个长着扇风耳的俏皮小子被人用东西拍了一下脑门后,斗着眼,做恍然大悟状:“神果奶粉——神了!”这个小不点儿就是天津京剧小神童王玺龙。
在王玺龙主演的《艳阳楼》电视录像中,那成熟、大气的身段表演令很多中、青年“架子花”演员都感到汗颜,他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小厉慧良”。一出难度很大的成人戏竟被一个孩子演绎得神形兼备,若不是握道具(扇子)的小手和小一号的身形让小玺龙“穿了帮”,乍一看演员老到的表演,还真让人误以为是个成年演员。
从戏校毕业后,王玺龙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主修的还是表演专业。现在分配到上海京剧院工作,是一名称职的武生演员。
专家点评:著名戏曲评论家刘连群指出,和其他喜欢戏曲的小朋友相比,王玺龙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出身京剧世家。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与唱、念、做、打结下了不解之缘。刘连群告诉记者:“当年厉慧良先生对小玺龙赞不绝口,在他的看家剧目《艳阳楼》中,王玺龙小小年纪竟然把恶霸高登飞扬跋扈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可以说是深得厉派艺术之精髓。但是后来很遗憾,他不仅‘倒仓’了,而且很多神韵也没了。我听说现在玺龙是上海京剧院的一名武生,很敬业。虽然失去了当年的神韵,但是我想,他还是一个好演员。”
穆宇:翻版“七龄童”
穆宇,当年“四小须生”中成名最早、名气最大的一位,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穆宇3岁那年,家里花1100元添置了一台飞利浦牌录音机,没想到的是,录音机一买回来就被小穆宇“霸占”了。他把它摆在枕头边,翻来覆去只听余叔岩的《十八张半》。作为京剧老生最经典、最传统的教材,余叔岩的唱片自然是清醇雅正的极品,但毕竟年代久远,就算是大人,没有几年的欣赏水平怕也很难听得下去。偏偏这3岁的孩子,一上来就听余叔岩,一听就听出了妙处。他的妈妈觉得不可思议,偷偷把《十八张半》换成了其他老生演员的磁带。谁知穆宇才听了半句,就把磁带拽出来狠狠摔在地上,嘴里喊着“不对了、不对了”,一面委屈得大哭起来。不到一年,未满4岁的穆宇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十八张半》里面的全部唱段;6岁,一出唱做皆重的《战太平》,让穆宇一举拿下首届“新苗杯”的冠军;7岁,他成了北京戏校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中专生……
2004年,穆宇成了北京京剧院二团的一名演员。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北京戏校的毕业生们最常走的那条路——进北京京剧院,从普通演员做起。因为这里,有着爱戏如命的穆宇最难以割舍的“京剧空气”。
专家点评:刘连群说,当年穆宇的造诣非常了不得,谭元寿先生看完穆宇的戏激动得亲自上台给小家伙献花。吴祖光先生则人前人后夸他“太神了”,活脱脱又一个“七龄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也是没能闯过“倒仓”这道鬼门关。听说,他“倒仓”后很长一段时间死活不肯上舞台,用他的话讲就是:“不敢在别人面前唱了,憋得实在难受,就半夜跑到戏校后面的小树林喊上两句,过过戏瘾……”这让人听来甚是心疼。
1
刘小源:天生“名小孩”
2001年10月,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奖赛在央视开赛。一个叫刘小源的4岁女娃娃张口一唱,就令所有听众屏住了呼吸。一段《大雪飘》,前前后后文白夹杂210个字,一路唱下来,不曾有半点磕绊。虽奶声奶气,但字正腔圆,音准、节奏、板眼丝毫不差,再加上那传神的举手投足和眼神以及点睛的一声叹息,简直绝了!大赛现场一片沸腾……担当大赛评委的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教授,在点评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给了一个超常规的评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了。她简直就是一个小人精!今后戏剧界可以考虑设个神童奖。”最终,刘小源以96.18分和15690票同时获得金奖和最受观众欢迎的票友。
一个4岁的孩子,凭借一出《大雪飘》红遍大江南北。刘小源开始为各种晚会演出忙碌:央视春晚、央视春节戏曲晚会、迎新春文艺演出、元宵晚会、央视“六一”儿童专场演出等,都有她小小的身影。刘小源从此成了名,成了破纪录的小明星。
专家点评:说到刘小源的时候,著名京剧演员李经文认为,她也是不可多得的小天才。“那年她才4岁,能够唱到如此水准真的是神童。但是和陶阳这样唱念做俱佳的孩子比起来,刘小源还有些差距,而且近年来没有看到她的表演,不知道她现在的专业情况。”当年刘小源获金奖的时候,刘连群就是评委之一,他说:“这孩子我是非常熟悉的,只是2001年后没有接触,她的父母都是票友,从小耳濡目染学习京剧。那段《大雪飘》唱得有板有眼,比有的唱了几十年的演员还厉害。只是女孩子发展有局限性,希望她的父母尽早给孩子定位。”
陶阳:再世“余叔岩”
陶阳的父母在大连打工,都不会唱戏。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好邻居,从大连京剧团退休的于啸童老人,教一帮小孩学京剧。开始他并不是学生,只是看热闹,别的孩子怎么学都学不会一段戏,他听几遍就会唱,于老师很是惊叹,于是免费让他跟着学,那时他才3岁。
2004年,6岁的陶阳参加东北老万杯京剧票友大赛,夺得儿童组第一名。
专家点评:天津京剧院的著名花脸康万生对小陶阳是赞不绝口,并认为陶阳的无师自通是奇迹,小陶阳有些余叔岩“转世”的味道。“他现在还不会写字呢,但是能背台词,你说是不是神童?在江西成长,他居然能说这么标准的普通话,你说是不是奇迹?没有人指点,小不点看VCD自己能学戏,你说是不是奇迹?这个小东西极其可爱也极其聪明,最最难得的就是他唱戏的时候,非常忘我、非常投入。在唱《文昭关》时,蹙起眉头、微眯双眼、一脸愁容,一招一式都能打动观众,真是后生可畏!”
前一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