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5月12日播出“高校校园出现职业股民”,以下为节目实录:
说起炒股,现在可以说是城里人在炒,农村人在炒,大学生也在炒。记者日前在广州采访了一位指挥着500万资金的大一学生。
22岁的沈然现在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当记者来到他的宿舍时,他正在熟练地操作着两台电脑。
沈然说:“去年8月份开始接触股票,第一次。(第一个股票根据什么买的?)直觉。当时我爸给了我5000块,炒了一个假期,大概亏了500块。当时有很强的赌徒心态,我就把学费、生活费全部押进去炒,结果去年10月份左右亏了差不多只剩下学费。”
但是沈然并不认输,他把自己关在宿舍,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分析股票,最后终于扭亏为盈,现在他炒的股票大部分是帮别人在打理,指挥的资本已达500万元。然而与此相伴的是,去年还在自动化专业上大二的沈然,今年却成了行政专业的大一学生。虽然炒股并不是他留级的唯一原因,但去年他多门功课不及格却是事实。
沈然说:“没想过去做专职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像沈然这样的学生股民为数不少,一些大学生寝室的电脑整天都挂在股市的交易K线图上。而在这些学生股民中,只有少数学生是出自于兴趣炒股的,多数人是看到周围的人炒股赚钱后跟进的。
大学生炒股风险大
对于沈然炒股的事,学校并没有阻止,但一再提醒他不要因此影响学业。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大学生炒股已经是普遍现象,对此专家提醒,与其他投资者相比,大学生炒股风险要更大一些。
在暨南大学的校园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
暨南大学学生说:“我现在很想去开个户,想试一试。”
“我们几个都炒股。”
“你炒多长时间了?”
“三个月吧。”
学校老师表示,虽然他们没有统计过有多少学生在炒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去年以来,经济学院的证券投资课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校今年还新增了证券投资分析等更贴近市场的课程。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胡晓阳说:“很多电子、生态,很多别的专业的都来选这个课,而且学得都很认真。”
学校老师们认为,股市的交易时间,正是学校的上课时间,二者不可避免地会有冲突。虽然炒股可以增加大学生的金融知识和实践,但他们往往容易沉迷于炒股,形成赌博心里和投机心里。而且一旦投资失败,大学生们将很难承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蒋海说:“学生资金来源,更多的是家庭、父母给他的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