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网络与犯罪:走出“常识”

  近来看到一些讨论网络与犯罪关系的文章。当然,因为青少年更易沉迷于网络,这类文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络与青少年犯罪这一话题上。但多数文章以现象而不是以现实为据,得出的结论有所偏颇,甚至似是而非。例如,出现了“网络造就了犯罪”、“网络垮掉了一代人”等类似说法。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曾指出,犯罪是单个人对整个社会的反抗。此语抓住了犯罪与社会这一共同体的关系及实质。相对于社会而言,某一犯罪事件不能不带有自身的偶然性面貌,但它之所以发生,必有其因果性。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理论,人是其全部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对人走向犯罪的原因,必须考察其所处的全部社会关系,从整体上予以观照,即从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全体去认识,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对网络与犯罪的关系,也必须作如是观。这就要求把网络放到社会背景中去具体地、历史地考察。但也不是把社会、家庭、教育、心理等因素简单并列那样去作分析。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哲学上的“四因说”(即形式因、素材因、动力因、目的因),用来分析犯罪的原因,似乎更为深刻。从实例看,无数个案仅从网络上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和说明,而根据亚氏的“四因说”,网络仅是引发犯罪的社会“燃料”,充其量不过是“四因”中的“素材因”。它参与了对犯罪的“塑造”,而终不可能成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或唯一原因。

  当然,网络作为社会传播的利器,效力不可忽视或小视。但并不能得出网络一概应对犯罪负主要责任的结论。在这一意义上,“网络造就了犯罪”等说法不啻是一个诡辩,它可以成为“常识”,但常识终究是常识,哲学毕竟是哲学。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