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题(记者齐中熙、李志勇)我国近日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无疑,这一重大发现对于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提高我国石油自给程度具有重大意义。
能源紧缺是全球性的问题,而对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节能就显得尤为必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
然而,去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2%,没有完成4%的目标。截至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加速发展,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扩大。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为3.29亿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石油进口量为1.4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4%。预计到2016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比例将达到50%。
不仅如此,在石油勘探和生产方面,我国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0.43亿吨;反映目前国内剩余石油资源在当前生产能力下可供开采时间长短的石油储采比为11,同比有所下降。
2001年到2005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新增储量中,有2/3属于高成本储量,隐蔽型油藏占66%,低渗储层储量占65%,大于3500米的深层和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占66%。许多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已开发油田平均含水率高达84%。近五年来,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每年以150万吨至200万吨的速度递减。
石油是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2006年,国际油价全年平均达到每桶66.5美元,是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连续四年大幅上涨。油价的高位波动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成本,这一点普通百姓近年来有切身感受。
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固然令人激动,但在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开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节流”。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