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崛起百亿元产值“玉米产业”
过去在中国粮食市场一度销售困难的玉米,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辽河流域成了抢手货,并有望在今年或明年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玉米产业”。
地处西辽河流域的通辽市是打造这个“玉米产业”的主要基地。
当地粮食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或明年,通辽市玉米销售收入可达到100亿元,到“十一五”时期末可形成GDP1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部玉米加工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77.5亿元、工业增加值74.6亿元、利税25.8亿元。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和内蒙古重要的粮食产区及商品粮基地,玉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近800万亩,玉米年产量在40多亿公斤。然而在过去,这些玉米非但没有让当地农民致富,反而出现了“卖粮难”。
2003年,内蒙古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通辽市政府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为切入点,通过粮食资源整合、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重组、培育新的粮食购销体系,发展“玉米产业”。
通辽市粮食局局长朱玉强介绍,发展“玉米产业”,不仅突破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企业效益,使国有资产得到激活和增值,还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促进了农民增收。
现在,全市已盘活企业闲置资产7亿多元。每年节省地方财政资金5亿多元,而且粮食企业全面赢利,不会再产生新的挂账给财政增加隐性负担。
目前,沈阳万顺达、湖南岳泰、辛集德瑞、河北梅花、广东中科天元、利牛酒精、山东玉王、广东顺糖、河北兴柏药业等一批国内知名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先后入驻通辽市,协议投资总额近60亿元。
同时,农民种粮的收入也得到稳步提高,玉米收购价每斤平均高于吉林、黑龙江0.03~0.07元,年增收3亿元左右。现在,通辽市的农民再也不用为卖玉米犯难,坐在家里就能卖出去。(内蒙古新闻网 丁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