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5月13日电(记者顾瑞珍 顾玲)记者13日从全国政协“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常委视察活动中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全国政协提供的资料显示,1980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黄河流域实施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淤地坝、沙棘生态建设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达5亿元左右。
截至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27.29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946.13万公顷,经济果树林196.36万公顷,人工种草349.38万公顷,封禁治理131.46万公顷。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其中骨干坝2700余座,修建塘坝、涝池、水窖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30多万处(座)。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为确保黄河安澜作出了贡献。水利部对黄土高原1986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15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轻,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沙量达到年均4.0至4.5亿吨,减缓了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速度,同时,也相应减少了下游输沙用水,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黄河发源于青海,横跨宁夏、山西、河南等九省区,在山东境内注入渤海,流域总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