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现代化,城市管理也越来越强化,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城市管理不仅没能有效改善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反倒增添了不少麻烦、制造了新的矛盾。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近日,本报派出记者就城市管理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采访了有关专家,听取了市民的呼声。
——编者
刚刚过去的长假,再一次让人们集中体验了城市的喧闹、拥挤、疲倦,甚至无所适从。
城市管理似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却感到诸多不方便。城市管理究竟怎么啦?
病症一:管理利益化
百姓戏称“管理就是收费”
镜头:南方某市的张大姐拉着自己的两只爱犬,边走边招呼老李:“你家的小雪年检了吗?今年的年检费还是6000元吗?”老李一脸轻松地答道:“已经检过了,有了狗证,随便遛。”这边话音刚落,那边不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狗吠和一阵阵抱怨声:怎么不管着点你家的狗,踩了我一脚狗屎。
这类场景在城市的小区里很是普遍。只要交钱领了狗牌照,狗就可以随便养,随便在人行道、绿草地拉、尿,没人管理、纠正。再如,汽车的年检,收费就过关;公路超载,罚款之后,超载车照样行驶。
专家观点:“这种症状是城市管理利益化的表现。有利可图的,政策措施很快到位,效果却无人问津;无利可图的,就互相推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教授分析说。她认为,这是城市管理基本指导思想的偏差,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把部门利益当成出发点和落脚点,忽略了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要去除利益化,就要使问题的解决责任化,监督机制规范化,加强管理的绩效考核。”
叶裕民表示,收取适当的费用作为管理手段是可以的,但责任要落实,监督要跟上。如果同样的问题在收取费用之后依然存在,就要给公众一个说法。叶裕民说,当前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要看为谁服务,政府应该从主要为企业服务,单纯着眼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转向为公众服务。
病症二:管理简单化
百姓戏称“重视就是标语”
镜头:家住北京某小区的彭大妈拎着两袋子菜从公交车上下来,遇见在公司上班的邻居徐小姐,“现在我每天坐公共汽车,去三站地之外的早市买菜。”徐小姐关切地说:“没了门口的市场,老人买菜太辛苦了。”
彭大妈家门口不远处的路边市场被一张“一律取缔”的通知清除之后,附近居民买菜要么去早市,要么去更远的大超市。
一律取缔马路市场、市内废品回收站等管理措施,的确使市容大为改观,街道整齐,打扫方便,但是想走不远的路就买到鲜嫩嫩的蔬菜、热乎乎的烤白薯、香喷喷的糖炒栗子,出门就能给自行车补胎,修理“张嘴”的皮鞋,给长裤缝个边,却难了。这种管理忽视的是百姓日常生活种种简单而琐碎的需要。
专家观点:现在的城市跟原来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员多样化,讲求生活的便利与快捷,而城市管理却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以户籍人口管理为主的简单方式上,容易一刀切,很少兼顾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双重需要,百姓生活常常让位于城市发展。叶裕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一套反映问题的机制,要改变城市管理简单化,急就章,疲于应付,就要实现反映问题的基层化、精细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公民、社区都有便捷的渠道反映问题,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分析这些问题,把决策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倾听民间疾苦的制度,才能彻底根治管理简单化的病灶,不以简单化伤及大多数人。
病症三:管理表面化
百姓戏称“检查就是宴会”
镜头:湖北省大冶市红星湖有100多亩水面,沿岸有几个下水口直排污水入湖,湖水发黑发臭。三年前,该市举办大型活动,为了“大冶的形象”,有关部门事先修了管道,引来相对干净的水,冲散污染物,稀释湖水的臭气。活动结束不久,调水即告停止,管道逐渐废弃。近日,该市要召开重要会议,有关部门又紧急修复管道,再度调净水入湖,“压减臭味”。随后不久,调水停止,排污依旧。
类似的城市管理表面文章做起来简单,见效也快,比彻底解决问题投入的精力财力都少,一些地方政府便乐此不疲。比如,大马路宽阔明亮,通往社区的小路崎岖,夜晚没有路灯。再如,一些城市建起“遮羞墙”,用光鲜的墙,将百姓破旧的门窗、遍地垃圾挡在后面。
专家观点:“这是对城市管理问题的逃避、掩盖。”叶裕民说。现代城市的管理,遇到问题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分析问题要科学化、数字化。比如,现在有些特大型城市,已经在城市管理中为协管员配备特制的手机,可以随时把发现的问题拍下来,传回监督中心,在科学分类、排序的基础上,落实责任,依次解决。不仅可以有效杜绝瞒报、虚报,而且加强了针对性,各个击破,不再遮遮掩掩,拆东墙补西墙。
病症四:管理冷漠化
百姓戏称“研究就是扯皮”
镜头:北京西站附近的一些小区,毗邻铁路,居民每天都要到铁路对面去买菜,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如果不从铁路上穿过,一般要绕行两三公里的路,走45分钟左右。为了省时间,小区居民明知穿越铁道危险却仍然穿越不止,甚至有关部门在铁道线两侧设立围墙后,依然三番五次扒开围墙。小区里的孟阿姨说,曾经有政府部门说要在铁路上修过街天桥,可是十几年了也没有修。
几年、十几年拖而不决的问题在我们的城市并不鲜见,满天飞的小广告,地铁、车站络绎不绝的乞讨人员,一遇下雨就积水、行路难的个别路段等等,我们的城市因冷漠积累了太多让人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冷漠让管理者闭目塞听,冷漠甚至让无辜生命付出鲜血的代价。
专家观点:“要解决冷漠的病根,单纯强调人性化是不够的,关键要使城市管理组织架构权威化。”叶裕民指出,许多问题拖而不决是因为我们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狭义的城市管理上,建立在狭义概念上的城市管理部门,因为级别不够,常常指挥不动相关问题的主管部门。实际上,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一个问题可能牵涉多个部门,需要社会化的管理和解决机制。类似的问题在国外,会有一个副市长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到令行禁止。可见,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一个合理的、权威的组织架构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