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22天入夏
武汉游泳场馆准备好了吗?
本报记者 陈媛 王灿 张欣
五一期间气温异常偏高,7天平均气温达到24.3℃,较常年同期升高了4.2℃,“火炉”武汉已提前22天入夏, “避暑经济”被激情引爆,遮阳伞、墨镜、吊带装成为街头风景,路边的冷饮店门庭若市,酒店、商场打出“冷气开放”的招牌,喜欢游泳的市民开始跃跃欲试……然而,武汉沉寂了数月的游泳场馆,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温,它们都准备好了吗?
室外泳池按兵不动
恒温游泳馆爆满
昨日,汉口市民结伴来到汉口江滩游泳池,准备享受初夏的清凉。
面对不期而至的高温,各游泳馆状况如何?昨日,记者探访武昌、汉口多家大型游泳馆。
记者看到,汉口江滩游泳池和市青少年宫水上世界,两个露天游泳馆目前还在整修中,游泳池内空空如也,并没有提前开放的迹象。据泳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安全设施的检修、救生员的配备等工作都没有到位,而且对露天游泳馆来说,现在下水还有点凉,考虑到了市民的健康安全,所以不会提前开放。
据了解,虽然已提前入夏,但江城大部分露天游泳馆仍照例6月开业,并没有提前开放的打算。
同时,一年四季照常开放的恒温游泳馆则渐渐火爆起来。前日晚,记者在水果湖一小刘黎敏游泳培训中心看到,前来游泳的市民络绎不绝。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近日气温持续升高,前来游泳的人数大增,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情况。
管理部门超早介入
800名救生员培训到岗
记者昨从武汉市体育局了解到,由于今年早早入夏,他们已开始积极筹备游泳场馆的相关工作。
武汉市体育局体育市场管理办公室余主任介绍,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游泳池人员过量、救生员脱岗、游泳者违规跳水等情况时有发生,场馆的安全隐患不可忽视。“游泳,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说,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今年他们部署了三大新举措:第一,在每个游泳场所安置一名安全监督员;第二,场馆业主必须签定安全责任书;第三,每个场馆业主必须为游泳者办一份人身意外保险。目前,800名救生员的培训工作已基本完成。
另一方面,游泳场馆的卫生情况也是关注的重点。据了解,去年该市及区卫生部门对50家游泳场所的消毒、卫生设施设备运转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22家游泳场馆不合格,其中还包括部分高档游泳场所。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许多游泳场所是私人业主开办,存在一些减少成本,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的现象。“我们正在不断加强对游泳场馆的监督力度”他说,今年将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严格监督游泳场馆的各项卫生指标。
市民连说游泳贵
业主却称吃不饱
游泳场馆“悖论”亟待破解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武汉市登记注册的游泳池馆120多家,今年可以正常开放的有106家左右。若按武汉城区8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7万人才有一个室内游泳池馆,数量上有些不足。
游泳池馆数量不足,票价自然走高。记者调查得知,目前武汉市120多家游泳场馆,工厂或学校的露天游泳池,价格一般在8元-25元左右/人次;一些相对高档的室内游泳馆价格则在30元左右/人次;一些星级酒店或会所的游泳池也对外开放,但每人次价格则高达百元。
家住江岸的王先生说,他家有三口人,如果全家到条件稍好的地方游一次泳,门票最少要75元,加上吃饭、搭车的花费,可能要超过200元。“这对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实在是太贵了。”王先生说。
市民在喊贵,游泳池经营方则叫“吃不饱”。武昌一游泳池负责人说,游泳池季节性太强了,每年只能经营几个月,水费又高,每吨费用已超过3元。虽然夏季有点盈利,也很难贴补秋冬季的维护费用。武汉许多新建小区内的游泳场馆目前也存在这一问题, 有些小区游泳场馆无法协调此矛盾,甚至不得不关停。
如何解决夏季市民的游泳难题?一些网友建议,认为市政府应在各中心城区修建多建一些公益性大型游泳场馆,以满足广大市民亲水的渴望。可喜的是,近日东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透露:今年将在东湖郭郑湖水域建成4座水深不同的露天游泳池,以满足广大市民的亲水需求。另外,我省最大的游泳馆——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预计9月建成使用,在第六届城运会办完后,市民可在此游泳健身。
《楚天都市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