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今年3月一次环保宣传中遭遇“沙尘暴”,而这一幕被在场记者抓拍下,这副尴尬图景被舆论解读为“大自然给环保局的报应”,也有人撰文调侃潘岳出丑了——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潘岳承认当时对批评有点感觉(因沙尘暴不归环保局管),不过思想很快转变过来,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喊冤。
看到潘岳这个表态,想起其在前段时间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说:从政之后我多次被媒体在某些细节上“修理”或“误会”过,但后来都解释清楚了。从这点来说,政府官员要有点承受力——表态没几天,潘岳立即又以一次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媒体修理”超强的承受力,这种宽容舆论批评和监督的姿态很值得赞赏。
舆论对那张“潘岳遭遇沙尘暴”照片进行批判甚至调侃时,别说当事人潘岳“有感觉”,说实话,就是我这个以批评为业的旁观者都有点鸣不平:其一,治沙不是环保局的事,而是林业部门管;其二,开明的环保局这几年为推进环保做了不少事,在信息公开上也是走在各部委前面,这与开明官员潘岳的个人努力分不开,沙尘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其三,潘岳这样尊重媒体的开明官员,不该受到这么苛刻的调侃和“修理”。
然而潘岳在“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加强合力”的认识下不仅接受了调侃承受了“修理”,还对记者表示感谢并要推荐为年度环境新闻奖,官员这种对批评开明的承受,必将促进一次官媒舆论冲突中的“正和博弈”:潘岳在承受批评中获得社会赞许,媒体和舆论在官员对批评的宽容中会更加理解和支持环保,而环保事务也将在良性互动中凝聚到更多的合作资源,吸引到更多公众的深度参与。所谓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潘岳坦诚的宽容,弥合了可能的误解和冲突,在“无论赞美还是调侃,大家都是为了环保”的共识认知下实现了正和博弈。
确实,无论媒体怎么调侃,他们是为了环保这个公益事业,无论网友多么苛求,他们也是出于对破坏环保者的痛恨——一个官员,如果他真正坦荡无私,如果他真把自己服务的公益看得比私人面子重要万倍,他一定会在“共同的利益感觉”中感受到舆论批评者的公心而非恶意,一定会以寻求共识的心态和合作的姿态面对这种批评。只有这样公权与舆论才会实现正和博弈,整个社会的利益才会不断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公益服务,而不是把力量用在互相的冲突中。
曹 林(北京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