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李霞 汪欢欢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引进内外资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及“走出去”也逐步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现代投资促进理论,从投资者行为分析入手,从他们关注的问题中寻找成都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环节,成都的扩大开放需要构建一个现代投资促进体系,这是包含了形象塑造、招商引资、管理服务、信息反馈等四大环节在内的全局性的战略观念,区别于传统的招商引资,强调各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与不可或缺。
(一)建立现代投资促进体系的运行机制
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投促委”)的成立对现代投资促进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构建由投促委、专业投资促进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项目载体单位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参与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推进投资促进业务的社会化,大力整合投资促进资源,改变由政府作为唯一招商主体的传统模式,向行业促进、专业化促进转变。其中,投促委是负责投资促进工作的政府部门,处在整个投资促进体系的最高层次,其负有宏观指导、管理、协调各种投资促进资源的职责,并监督和管理整个投资促进工作的有序进行。专业投资促进机构是指官方的、半官方的或民间的专业机构,如投资服务中心、各地办事处招商部门、区(市)县招商局、乡镇招商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均属于这一层次,组织上受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的统一管理与协调,是负责投资促进工作的具体策划、组织与实施的专职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投资者,为其提供投资决策前服务和投资决策后服务,我们要调动各方力量来发展官方的、民间的、事业的、企业的各种性质的中介服务机构。项目载体单位主要指各类开发园区和企业等。
(二)建立四大环节相辅相成的现代投资促进体系
1、抓好区域形象塑造与营销工作
以投资环境建设促进成都对外形象塑造。(1)推行项目执行官模式的“一站式”投资服务。每一位项目执行官受理一类投资者的材料,为投资者提供所需的全部服务,包括为审批和发放营业许可等提供便利。(2)尽快提高通关效率。系统追踪货物抵达和放行的实耗时间,搭建与东部口岸城市进行“东西大通关合作”的战略框架。(3)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尝试建立“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等,帮助濒于危境的企业化解资金链断裂风险。(4)创造国际化的医疗与教育环境。通过建设“国际社区示范区”等,为外国员工及其家庭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5)建设高效运输物流体系。努力向国家争取首先打破运输业的垄断局面,鼓励国内外综合物流服务商到成都发展。加快引入联运机制,使成都加快融入快捷有效的国际运输通道中。(6)加强核心载体建设。把高新区和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投资促进的核心平台,突出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主战场及产业项目聚集地的地位。主动向国家争取设立开放度和自由度以及功能内涵都远远超过国内现有经济性特区的内陆自由贸易区。
加强区域整体形象营销。投资促进本质上是向投资者主动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成都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主动营销对外经济形象,提升区域知名度。要尽快建设“成都投资促进网”或投促委官方网站,作为区域内部信息交流的中心,对外展示区域形象的窗口。要实施以宣传成都比较优势和投资环境为核心的区域营销战略,变满足自身的需求为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推介能够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本地区实力上,重点宣传市场优势和居住环境优势。要加大对现有投资者的服务力度,让满意的投资者成为区域最有效的促销代言人。要重视与企业决策者联系与沟通工作,搭建政府高层与目标企业高层的对话平台。争取与目标区域设立双边投资促进机构,以便及时了解目标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意愿与动向。
2、开展选定目标的投资促进工作
优先促进现代服务业引资。率先加快运输物流、信息服务、房地产、中介服务、旅游业、金融等行业的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对于成都的意义,建议成立服务外包专业工作委员会,以服务外包业为突破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要对一些外资感兴趣的领域尝试改革,为新兴产业创造市场需求,如环保服务业等。加强基础研究,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广泛集成相关研究力量,开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不同发展模式的深入研究,为促进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跟踪成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编写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
抓好现代制造业的投资促进工作。首先要打造立体的产业配套环境,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成都产业配套现状,统筹规划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以支柱产业和现有大企业为配套基础,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配套对象,以产业中整机、主机和产业链的产品为配套重点,加强企业协作,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其次要锁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进行招商,形成对其他各个环节的吸引力,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与发展,重点追踪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以及优先发展的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产业的高端环节所在的目标地与目标企业。同时要抓好家具、鞋业等特色产业的高端环节的投资促进工作,使特色产业摆脱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逐步创建出成都的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锁定目标企业开展投资促进。一是实行跨国公司友好型政策,把吸引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与成都相对巨大的消费市场等互补性优势结合起来,瞄准市场寻求型投资,并把吸引世界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直供配送中心、人员培训基地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对跨国公司的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公司的个性化的引资策略;瞄准为跨国公司服务的中介机构、服务企业,加大引进力度,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创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搭建成都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对话的平台,促进民外合作。二是积极应对东部产业转移趋势,建议内资促进部门与东部各省市的商会、行业协会搭建合作关系,邀请商会或行业协会帮助梳理出有向西部转移动机的企业名单,找出目标企业进行上门促销;制定针对东部企业转移核心环节的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其在转移制造环节的同时将设计、研发环节转移,推动整个产业链在成都重构;抓住泛珠三角合作的契机,与东部友好城市开展产业转移合作。
3、加强全程服务,提供多样的投资服务产品
要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以投资者满意为标准,加强前期咨询服务、中期代理服务和后期保障服务等,着力打造专业的投资服务产品。一是考虑建立投资者分析系统,对投资者丢失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也要纳入经常性业务范围,认真分析投资者撤资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具体途径。二是探索建立商务成本洼地试验区,在试验区内逐步推行“一站式”、“一门式”、“超市式”政府服务和管理,使试验区逐步成为成都政府服务的示范区。在试点区内,对技术水平高、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关联带动效应大的支柱性重大外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聚集。三是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多种咨询服务产品,如搭建竞争情报信息平台等。
4、建立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政策变化的随意性。在调整政策或发布新政策前,必须听取专家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并在政策实施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现行有效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凡执行不好或没有落实的,要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有关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二是完善政策协调、沟通机制。各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时,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协商沟通,保证政策相互配套、便于操作,防止政出多门、政令抵触。对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门,协调处理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开展面向投资者的年度调查活动,由投促委牵头,联合成都市门户网站、投资促进网(或投促委门户网站)、以及成都的报纸等媒体,每年开展一次年度调查活动,向投资者了解成都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当年成都投资环境的改进、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新政策的效果、来成都后的满意度等等,以使投资者的需求和意愿能够持续得到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