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金育)
编者按:由于武汉市公办初中、改制初中(一般为重点初中)、民办学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每年四五月,小学毕业生的家长们就开始各显神通,绞尽脑汁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塞”进最好的初中。
那么,今年“小升初”择校面临哪些新情况?“小升初”时,家长到底该如何理性择校?今起,楚天金报推出“关注‘小升初’择校”系列报道。
今年“小升初”,武汉市教育局规定,持入学通知书、小学毕业证即可到改制校报名,改制校一律不得“设门槛”,对自愿报名的学生统一实行电脑派位。但记者发现,一些改制初中招生登记时,仍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以此吸引好生源。
昨日,家住杨汊湖的邓女士到汉口一所改制初中登记,校方特别强调家长要带相关荣誉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家长们几乎都带着获奖证书等材料。一名来自大兴路小学的学生家长将孩子在体育、绘画、作文等项的获奖证制作成“书”,厚厚一摞,着实吸引人。
“上周来,一看人家手里一把证书,我都没敢交材料。”当时,邓女士手里虽然也拿着女儿获得的书法、美术比赛的证书,但和其他家长厚得钉书机都钉不动的材料相比,还是觉得竞争不过。
“现在有书法、美术特长的孩子太多了,且学校对数学、英语竞赛证书更看重。”经朋友介绍,邓女士花500元找人办假证,让女儿的“个人简历”中添了数学、英语、作文3项获奖证书。
“艺术特长如今十分普遍,‘小升初’招生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某名校的黄校长透露,每年都有一些家长办假证,以加重孩子择校砝码。
他表示:“对英语、数学等重要竞赛,校方一般都会提前拿到获奖名单,方便核查获奖者的情况是否真实。”因此,他建议家长不要冒这个险。去年,该校就曾因为‘假证’事件,把多名已入选“自主招生”名单的学生又剔除了。
对这一现象,武汉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称,取消“小升初”考试的目的是避免让孩子成为“考试机器”,也希望此举给孩子更多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此外,社会性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属违规行为。家长买假证的行为,自然也是不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