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可否由他人替代?
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有“单边”的亲情令人同情,且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为此,目前上海有一家婚恋网站突发奇想,发展起了“代理父母”的业务,并分为收费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两种类型,且已组成了三对“临时家庭”。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尽管十分努力地想要扮演好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代理父母”却在服务过程中多有碰壁。专家分析,“代理父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道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女儿一声哭喊:我要爸爸!
十几年前,柳莉(化名)诞下了人见人爱的女儿娜妮(化名),女儿的爸爸,一个欧洲人,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母女俩。
尽管对女儿倍加呵护,但柳莉心痛地发现,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都会暗示说:“这个孩子太懂事了。”柳莉告诉记者,完整家庭的孩子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一样。
但摆在柳莉眼前的问题是,身为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她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娜妮马上要进入青春期,我一个人的压力会很大。”
终于有一天,长到12岁,从来都没有见过生父的娜妮在与外婆激烈的争吵中,她哭着大喊:“我要爸爸!”
柳莉震惊了。
请来代理爸爸被说“装模作样”
在一次聚会中,柳莉偶尔知道有一个“代理父母”计划正在悄然酝酿,这是一家婚恋网站打算于下月推出的服务项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为女儿找了个代理爸爸殷明(化名)。今年“五一”黄金周,“一家三口”畅游了一次西塘。
不过“父女”相见的场面既不动人,也不热情。阿明私底下透露说,“分明从娜妮眼中看到了敌意”。阿明自己也是一个单亲女儿的爸爸,熟知孩子心理的他用一本寻宝的书敲开了代理女儿的心门。可是,阿明意外从柳莉口中得知,“女儿”在背后对自己的评价居然是“装模作样”。虽然吃了一惊,但阿明心态很好地自我安慰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刚开始,一个外来者总是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
妈妈不敢让代理爸爸上门
在采访过程中,柳莉透露说,虽然请来代理爸爸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却始终没有邀请他上过门,理由是不方便。“晚上不太方便请他上门关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大家反而会比较轻松,不容易紧张。”在“家”这个一家三口最常进行活动的地方,代理爸爸暂时不享有这个权利。但柳莉表示,并不排除与孩子的代理爸爸发展感情。毕竟相互间联系多了,共同出去旅游,组织家庭活动,会产生情感交流。
而虽然从事的是“爸爸”的角色:陪聊天、陪游戏、陪运动等,但直到现在,娜妮对这个代理爸爸的称呼永远是“叔叔”。对此,不管是柳莉和阿明都很看得开:“这是以朋友、志愿者的角色来关心孩子,称呼并不重要。”
情愿付费 要签代理协议
据了解,代理父母分成志愿者和职业者两种性质,顾名思义,前者是义务的,后者要酌情收费。柳莉指出,如果费用合理,她会考虑收费服务,因为志愿者本身是献爱心,不好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倘若签署代理协议,就可以要求代理爸爸出席家长会、陪同考试、处理紧急事件等。“我父母年纪都大了,代理父母对我们这些单亲家庭来说绝对是有市场的。”
但与此同时,柳莉也强调说:代理父母不比保姆、家教,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如果对方没有长期献爱心的想法,就不必承担这个角色,否则“挺虚伪”的。
柳莉还希望,必须有一个公司管理这些代理父母,否则个人即使有再大的爱心,她都会顾虑重重。
本报记者对话“代理父母”发起人干启明:
职业化目前行不通 志愿者将实名认证
记者:怎么会想到推出代理父母这项业务?
干启明:现在有很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利。男比如孩如果长期缺乏父爱,会少了阳刚之气。有的单亲父母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就会选择草率再次结婚,这对孩子反而不好。而代理父母的角色和父母情感无关。
记者:但代理父母毕竟不是正牌父母,怎么和代理儿女发展感情?如果一旦发生情感危机,会不会引发单亲子女进一步的心理问题?
干启明:代理子女可能前期会有防卫心理,所以代理父母不用急着先做“父母”,可以先做他们的大朋友,渐渐融入对方的生活。
记者:如果收费的话,代理父母与代理子女间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这与亲子关系是否会发生身份冲突?
干启明:这份工作如果纯粹当作职业来做,目前看来似乎是行不通的,代理父母要有强烈的爱心,而后才考虑收费。当然,不排除这个角色向职业化发展。我们今后将对代理父母进行培训,学习相关课程,并接受投诉。也考虑今后与妇联等相关部门合作,进行考核并颁发上岗证书。
记者:今后如果代理父母职业化后,单身女子上门会涉及到安全问题;而本身有家庭的男子或女子从事代理父母,万一自己的配偶不同意,又会涉及到伦理问题。这些该如何预防呢?
干启明:我们会实行身份实名认证,看委托家庭和代理者有无犯罪记录,通过公安部门查询真实身份。我们会安排双方家庭前期约见,循序渐进地培养信任感。如果代理父母有家庭,则要配偶签字方可从事代理服务,还可以邀请代理家庭共同关心代理子女。
背景调查
单亲家庭最看重教育代理
发起代理父母活动的网站曾对100个单亲家庭进行了一个《代理父母需求抽样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代理需求分成教育、心理、家庭氛围、陪伴、突发事件应急、择偶、家政等多方面的需求,其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教育需求(占71%),其次是家庭氛围需求(占9%)和家政需求(8%)。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单亲家庭认为请代理父母时,签订协议、安全问题、家长对代理人的喜好、代理人管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辅导、有无专家心理咨询热线等“非常重要”。
专家说法
正方观点:不要一听说代理父母就大惊小怪
复旦大学 教授 顾晓鸣
人类家庭按理是血缘的,根据两性关系滋生开来。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家庭角色发生了错位、分离。继父母、奶妈、保姆等非血缘关系也开始承担父母亲的角色。这种血缘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分离是司空见惯的。
我们不要一听说代理父母就大惊小怪,生怕会有不好的事发生。就好比说保姆和奶妈,她们虽然领工资,但不能否认她们承担的是孩子照顾者的角色。如果代理父母成为一个职业,那么就涉及到一个“非卷入”的问题,即代理父母不应与代理子女间发生过多的情感依恋,否则便成为真正的父女、母子了。
每一个新职业的开始,都缺乏一定的职业规范,怕就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规范空白做坏事。毕竟,社会伦理还是需要的。
反方观点:父母之爱岂能人为?
骏丰律师事务所 主任 易瑞京
家庭伦理,本能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谁是我亲身父母,孩子比谁都清楚。充当代理父母这个角色,孩子能否接受就是一个问题,他们心目中的“爸妈”角色是很难营造的。单亲父母如果为了孩子,找一个配偶,还比较能让人接受。但倘若人为地找一份父爱或母爱,是否可行性值得怀疑。这种想法是比较天真的。如今,这家网站人为地创造条件去营造孩子继父、继母的角色,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持有质疑态度。
另一方面,孩子需要确定的、稳定的爱。一旦孩子接受代理父母后,便希望他(她)和自己的亲身妈爸结合,但如果双方没感觉,这种关系就难以持续。
代理父母纯粹是替代角色,又是一个逼真的角色,容易对目前的伦理关系形成冲击。如果有人本身心术不正,就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发生人身侵害、财产欺诈等情况。(范彦萍吴恺)
(来源:上海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