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
“惊奇”之四,“神经”老太赚得最多
商报记者金科报道 在华泰证券某营业部,一个老太太炒股赚了好多倍的故事在股民中流传开来了。
“这个老太太有抑郁症,大家都说她有‘神经’,以前她经常看我们打牌的。
根据几位股民的描述,这位老太太患上抑郁症是因为婚姻不幸福,在丈夫有了外遇离婚后,一度变得神情恍惚,然后就从单位内退下来了。当时她的女儿女婿就给她凑了点钱,让她到这里来炒炒股票,解解闷,因为证券公司的老人比较多,希望对她的病情有好处。
这位老太太来了几次后,就掏钱买了些股票,当时正是股市最不景气的时候,“当时她也是开户什么的都不会,后来找的证券公司的人帮忙推荐了几只股票,买完之后,我们问她为什么选这个时候进股市,老太太讲,因为自己老来这里玩,害怕不买股票的话,证券公司的人会赶她走。老太太人心肠是很好的。”营业部里另一位股民这样回忆起了她开户的经过。
后来,由于华泰证券接管了另一家券商,原有的股民账户全部转了过去,于是好长时间她的身影再未出现,这个老太太也渐渐被其他的股民遗忘了。“可能是去原来的营业部,看见没有人就回去了吧。”一些股民猜测。
直到近两天,这个老太太才再次出现,来了还是和大家聊聊天,后来一些股民就告诉她,现在股市好了,让她看看自己的账户里有多少钱。结果上电脑一看,自己账户里的钱已经翻了5倍都不止。“几个现在10几块钱的股票,她的成本都是两三块,我们天天买来卖去的,给证券公司交了不少手续费不说,赚到的钱也比她少多了。”那位股民在谈论起这位老太太的收益时,仍是一脸的羡慕。
记者经常看到身边一些对股票常识有了解的股民们,往往喜欢追求短线的刺激,结果造成了一卖就涨、一抛就跌的局面,最终弱化了自己的收益。股神巴菲特曾经表示,预测一只股票明天的走势,只有50%的正确机会,但预测准了一家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并长期持有,就有了100%的盈利机会。而这位老太太身上体现出的长期投资的案例,不就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么?
“惊奇”之五,散户比研究员还“专业”
商报记者金科报道记者的一位朋友孙先生,是南京一家证券公司的研究员,某天在饭桌上,孙先生和记者说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前两天,一个政府部门做公务员的朋友给我推荐股票。”
散户给证券研究员荐股
孙先生告诉记者,这位推荐股票给他的朋友是以前的一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某政府部门供职,“上学的时候,他似乎对经济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几年没见面后,俨然成了一副股票高手的样子。”据孙先生描述,几杯酒下肚之后,对方就开始和自己聊起了股票,这位同学知道的消息之多,让每天研究股票的孙先生都感到惊讶,“很多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从一个和股票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人口中一下子说出来这么多东西,还是让人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末了,这位同学向孙先生推荐了中信银行等几只股票,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强调,“你一定要买。”
其实,这种散户给业内人士推荐股票的故事,在营业大厅屡屡出现,信泰证券的一位业内人士也和记者说了类似的故事,“有一次,一位股民神秘兮兮地跑来推荐一只ST股票,而且告诉我有内幕消息,肯定涨,不了解的股票我肯定不会买的,结果那个股票真的连续拉了几个涨停,邪门了。”
业内人士也不会选股票
“我们现在买股票,也是看消息了,什么参股券商概念、重组概念之类的,什么热我们买什么。”某证券公司的一位业内人士,在看待大盘冲上4000点这个问题上这样告诉记者。“如果真是研究基本面的话,你会发现什么行业的股票价格都是老高的,根本不值得买。”
这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展示了自己重仓的几个股票,分别是扭亏、重组概念的ST星源、参股券商概念的海欣股份等等,都是时下比较热门的品种。
“现在你也可以按照基本面买股票,但你面临的就是和庄家比耐心,很可能握住股票好几个月,价格就是上不去,但你只要抛出去,股票立刻就涨了”,这位人士表示,散户中常见的浮躁,在专业人士中也经常能看到。
“现在这个点位确实比较高了,下面可能会把建仓策略集中在一些大盘蓝筹品种上,毕竟这些股票还存在着补涨的需求”,这位专业人士称自己不会离开股市,“现在市场资金太多了,未来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上涨空间,谁也不知道大盘最后能涨到多少点。”
“你们记者的消息还是很多的,有好的股票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分别前,这位业内人士的请求还是让记者也吃了一惊。
“惊奇”之六,基金经理成为弱势群体
4月中旬以来,个人日均开户数超过20万,以人均入市资金5万元计算,日新增资金超过100亿元。A股市场已成为资金驱动的市场,同时也由机构主导演变为散户主导的市场。基金重仓股滞涨,低价股、题材股大涨就是明证。
基金竟成弱势群体
在采访中,不少基金经理“客气”地请记者去采访散户。在他们看来,如今主导市场行情的主力是散户。“我们是弱势群体。”一些基金经理说。
牛市正在成为一场“群众运动”,这让一些基金组合管理人颇为困惑。“到底是坚守经典成长,还是参与价值创造同时也是泡沫创造的洪流?”交银施罗德基金程义全道出了基金经理的苦恼。
“不参与怎么办呢?我们的核心股票都跑不过大盘。业绩持续不好就要下岗。”一位管理着过百亿基金的基金经理坦白地说。
对于这场“群众运动”,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经理吕俊认识非常深刻:“盲目跟从或者太过理性都会被运动的巨浪淹没。思想上要保持清醒,行为上又不能脱离群众,只是必须明白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与群众在一起的。”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表示,散户市场重现的背景是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是储蓄存款搬家的结果。在他看来,储蓄大搬家才刚刚开始。“老百姓进入股市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招商银行的分红都有2%以上,老百姓凭啥把钱存在银行里?”
部分基金在减仓
在股市“群众运动”演绎得如火如荼时,部分基金经理选择了减仓。
“对于很多股票,我已经听到了泡沫膨胀的吱吱声!”建信基金投资总监李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过,李华认为,要精确地预计泡沫破裂的时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提早控制风险是理性的选择。至于控制风险的手段,首先考虑的自然是资产配置比例。李华说,“以前我们可以算是满仓操作吧,顶着上限。现在是保持适度的仓位。”
一位基金经理也表示,目前的市场自己越来越看不懂。既然看不懂就谨慎行事。“学学QFII吧,他们看不懂的就不做。”
不过,对后市非常乐观的基金经理同样存在。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说,目前不怎么关注同业的操作了。因为“就算所有的基金整体减仓10%,也抵不上散户几天开户的新增资金”。他对旗下基金经理提出了“仓位不得低于90%”的要求。在他看来,仓位低于90%将会承担风险。
现阶段,金融、地产和消费品行业在一些基金经理看来仍具有投资价值。
“招行的价格与港股的估值差不多,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估值比招行还要低。他们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惊奇”之七股民不怕证监会“通知”
商报记者金科报道5月11日,证监会发布了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分别就增强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强化风险揭示、强化监管、惩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并警示投资者牢记“买者自负”“安全第一”,防止盲目投资的非理性行为。
证监会《通知》出台之后,一些投资者开始因此担忧起周一大盘的走势,但另外一些投资者对此并不在意,“股市不会因为证监会的这个消息就出现下跌”,不少记者认识的股民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股市不会跌”
“牛市里的利空影响实在太弱了”,新股民林先生这样表示,虽然进入股市时间不长,但是林先生认为自己已经经历过了几次利空的洗礼。
“今年加息的时候,大家都说股市要跌了,但市场不还是涨得挺好的?还有今年央行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不是没给股指造成任何影响么?牛市里,一般对于利空的消息不是很敏感,”林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再说了,目前市场走得较高,主要还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不是证监会一个利空就能打压的下去的。
还有的股民认为,证监会此次通知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仍是“监管市场,提示风险”的老一套,“证监会不通知,我们也知道股市有风险,但现在市场这么好,外界预期这么高,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如果现在错过了,今后再也碰不到了。证监会算老几?周小川前两天说话了,股市不是照样涨?”
“证监会几年前就做出表态了,将不行政干预市场,如果消息出台之后,股市出现了大跌,等于是中国又回到‘政策市’了,因此,周一的股市不会跌,也不能跌。”一位投资者在网上这样表态,而他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其他股民的呼应。
“可能是利好”
张先生是一位老股民了,对于几年前的“政策市”的影响仍然铭记于心,“当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就造成了股市的大跌,看待证监会的这个《通知》,还是要谨慎点的好。”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觉得这个《通知》出台后对大盘的影响是肯定有,“至少要对绩差股、ST股被疯炒的局面存在影响”。在证监会的通知中特意提到,“进一步加强一线监管,继续强化对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但他依然认为,打击了这些违反行动后,对价值投资者应该是个利好。现在网上假消息满天飞,个个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新股民听信了这些,很容易被套,但我手上都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而且准备长期持有,证监会通知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
面对证监会股市有风险的警告,老股民张先生笑称好比香烟,“每个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呢,还不是大家照样抽?股市也一样的,谁都知道有风险,但证监会出了个《通知》,老百姓就不买股票了么?”(05版《重磅》)
(编辑 草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