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的,质疑的,指责的,批评的,叫停的,叫好的。“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激起千重浪。
所有评论几乎都基于这样一条简要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和信息产业部达成协议,同意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个人征信系统,并责成各地人民银行和电信企业推进这项工作。目前吉林省内6家电信企业的用户缴费信息已经实现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对接,如果一个用户无故欠费超过两个月,相关信息就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而这个记录将影响到是否对该客户发放贷款。
”
公众一片质疑
央行大面积采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举动,引起了公众普遍关注。最早,只是那些跟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或办理过信用卡、担保的个人与企业,才会被录入征信系统,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自然人可能已经被录入了这个征信系统,生成了自己的信用报告——
日后,买房买车向银行借钱时,银行经你授权,就会通过征信系统查询你的个人信用报告,综合所有信息判断你的信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借钱给你。
而且,随着这个征信系统日益完善与强大,它可能在更多方面影响你的生活。比如,当你出国、就业时,相关机构会要求看你的个人信用报告,以决定是否为你办理出国手续、是否录用你。
在推进征信系统建设的道路上,央行的许多举措都得到了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但此次“将电信缴费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报告”却引起了公众强烈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怒斥“央行的征信系统变成了运营商催缴话费的杀手锏”,“银行与电信两大垄断行业强强联手,漠视消费者利益”。
有分析认为,人们之所以反应强烈,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公众对电信自身的诚信度持有怀疑。“我的诚信,要电信做主?电信自身的诚信就是个大问题!”36岁的长春市民孙刚,刚听到消息时脱口而出。不久前,他去营业大厅打印话费清单,发现有项增值服务收费他并不知情。“如果拒交这笔糊涂账,就算我信用不良,银行就不给我按揭贷款了?”孙刚不平地问。
每年价格投诉中,电信部门总是名列前茅。中国消费者协会总结为:收费不透明,消费者常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除费用;短信收费名目繁多,标示不明,增加费用;一些不法经营者下套儿骗钱,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陆锡蕾曾对电信部门数额惊人的乱收费提出过批评。他说:“全国每年产生的电信欺诈性收费高达70亿元以上。能够通过投诉或诉讼获得返还的数额微乎其微。”
在高校任教的关晓丽教授认为,应当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评判机构,对电信企业进行监督,并负责筛选甄别哪些属于恶意欠费,哪些属于无意欠费。
她分析,作为市场交易双方,电信企业与电信用户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互有信用义务。用户应该按时足额缴纳费用,但前提是电信要提供诚信服务。有些用户拒交话费,是因电信企业乱收费或计时计价不准而引起的。因此,由于电信企业先失诚信而导致的欠费,板子不该打在消费者身上。
她认为,央行的征信系统,客观上成了电信部门监督消费者的利器。这样的信用记录本身就缺少信用。
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有些地方电信企业的“实名制”落实得并不好。据报道,由于盗用他人身份证而产生的手机欠费,每年就有几百万元。
《竞报》的一则消息称,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康先生,在接到移动公司的缴费通知单前去查询后,惊讶地发现,在他身份证名下竟有37个全球通手机号,共欠费9万多元,估计是代销商所为。“我也曾用自己的身份证为两个朋友买过手机卡,如果他们出现欠费,是不是将记到我的信用报告上,由我来背这个不诚信黑锅呢?”孙刚担心地问。
长春税务学院金融系主任、吉林省金融协会副秘书长付亚晨教授表示,央行与信产部此番联手,意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民信用意识,其良好初衷不可否认。“但在电信企业尚存诸多问题的当下,将电信欠费信息纳入到银行的征信系统,我个人认为,条件并不成熟。”
付亚晨教授分析,这一方面容易造成公众误解,另一方面实施环节把握起来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机关,央行的信用信息平台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一旦此举操作不当,央行征信系统的公正与权威也会受到影响。个人信用采集数据指标的确定,在世界各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中都是一个难点问题,央行扩大个人信用采集数据指标需要慎重。
央行的回应
“公众反应强烈,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信用意识正深入到百姓心中。其实,大家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事先都考虑到了,并尽可能采取了规避措施。我们对信息的甄别筛选做了诸多限制,电信缴费状态也仅仅是判断个人信用状况的一个辅助性参考,并不起决定作用。”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负责人说。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试点,吉林省内6家电信企业的用户缴费信息已经实现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对接。负责这项工作的,正是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该处位于闹市区某繁华商场对面的小楼上,办公环境闹中取静,但事实上,从2005年年底筹备相关工作开始,这里就没有平静过。
“在省通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近一年半时间里,我们与6家电信企业反复沟通协调,几方集中开大型讨论会就有9次,小范围交流30余次,至于深入电信企业踏勘流程,推敲操作细节的次数,数不胜数。目的只有一个:如何更准确规范地采集、报送信息。”该处副处长张承杰向记者介绍了试行方案中的部分细节——
“其一,大家对电信反应最强烈的是乱收费问题,乱收费主要出现在增值业务上。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接入征信系统的,只是用户没有争议的基本通话费及月租费的缴费信息,而有可能产生争议的电信增值业务收费不在采集范围之列,因此,电信用户对增值业务费用有异议造成的该项业务欠费,不会对本人信用报告造成影响。
“其二,针对大家关心的手机实名制问题,我们规定,接入征信系统的电信用户,必须是那些持有本人身份证并由本人在各电信企业营业窗口申请办理业务的用户,电信企业要对此进行核实后,再行报送。吉林省6家电信企业用户总数在2000万左右,因为这条限制,目前实际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只有200万用户。
“其三,根据试行办法,无故欠费两个月,欠费行为才会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比如1月份发生欠费,只要在2月或3月缴纳了所欠费用,就不会在信用档案中留下欠费记录。特别要说明的是,信用报告并非仅记录欠费信息,而是持续记录用户每月缴费情况,其反映的是用户整体信用状况。如果用户长期按时缴费,偶尔出现一两次欠费行为,并不会对其整体信用产生很大负作用。
“其四,个人可以凭有效证件到征信处免费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认为本人信用报告存在错误,可以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经核实确实存在错误的,可予以更正。
“其五,商业银行在对客户信用状况做出判断时,主要考察其金融负债信息,即在银行的借还款情况、偿还信用卡透支情况。电信缴费信息只是作为一种信用因素参考,商业银行不会据此对客户‘一票否决’,因此,偶尔欠缴电信费用并不会对当事人正常贷款产生太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目前吉林省已采集的200万电信用户缴费信息中,正常缴费的用户占95%,自今年1月以来,有过欠费行为的仅占5%。“对于绝大部分电信用户来说,电信缴费信息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可以帮助其积累信用财富。”该征信管理处负责人说。
“中国人民银行与信息产业部,二者都是政府部门,不是企业。两大部门联手推进征信体系建设,目的是提高公众信用意识,培育诚信社会环境,并非如个别网民所言,是‘为垄断企业充当保护伞’。”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处长齐贵权表示,作为试点省份,吉林尽管在具体操作层面考虑了很多细节,但一切仍在探索中,银行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并欢迎公众多提宝贵建议,共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更多非银行信息将纳入征信系统
社会征信管理体系的缺失,已令国人饱尝苦果。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部分行业与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分散在公安、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建设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公用事业、商业银行、电信、保险等商业机构,互相屏蔽。
吉林省社科院院长邴正认为,要打破行业及地域分割,把所有可用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权威的公共征信管理体系,并非易事。
据了解,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信用信息来源,初期主要是各商业银行报送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如企业与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贷情况、信用卡使用与透支情况等。
搜集这些信息,央行在银行系统内就可以完成,但要把其它行业保有的信用信息也纳入这个征信系统,就需要挨个去协商,征得对方的支持与配合,可谓“工程浩大”。
公积金缴纳情况,是央行最早纳入征信系统的非银行信息。几经磋商,信息产业部也与央行达成协议,同意将电信用户缴费信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2006年4月,两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指出,“要从共享企业和个人欠缴电信费用信息起步,逐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发挥征信体系为企业和个人积累信用财富的功能”,并决定在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省市先行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
据悉,将电话缴费情况,纳入银行征信系统,体现在个人信用报告上,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有关人员表示,一方面,电信缴费信息实质上也是信用信息,因为对后付费或允许产生透支的电信业务来说,用户在使用电信服务之后才支付相关的费用,这是电信企业出于对用户的信任而给予的信用服务;另一方面,电话的普及率高,缴费信息进入征信系统可以使更多的人增强信用意识,积累信用财富;再者,相比水电气等以户为单位收费的行业,手机的缴费情况能落实到具体人头上,而且电信企业的计费系统信息化程度较高,便于接入征信系统。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了解到,除信息产业部外,央行目前还与建设部、劳动保障部、国家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四部门达成了一致,并正在与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海关总署等部门加紧协商,争取尽快将社保金缴纳信息、法院判决和强制执行案件信息,以及欠税信息等接入央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
“央行征信系统的第一服务对象是银行。当然,如果该系统日臻完善、强大与权威,有朝一日可能会上升为国家公共征信管理体系的主干。”此间一位金融界人士评论说。(彭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