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树下学英语
谢辛 绘
从2005年3月开始,北京市海淀区二里庄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每逢周一、周四下午开设英语学习班,学员是30多位大爷大妈,不少人已经年过七旬。李际英老人说:“人老了,记性不好,像USE(使用)和US(我们),就常常混在一起。”
来自北京市民学外语组委会办公室的信息,到去年底北京市外语人口总数为4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6%,当然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里也包括了刚刚认清ABC的初学者。
奥运会期间,给各国来宾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东道主的责任之一。但语言能力真的是评价东道主优劣的重要标准吗?在人与人的接触中,热情、友善、真诚的微笑不是语言所能替代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如果“宰客”,不会因为能讲几句外语而令人心生好感。
小付是一位常年接待外国游客的导游。他发现除了游览风景名胜,外宾还对中国的三样东西很感兴趣——饮食、功夫和汉字。“很多游客都会让我教他们一些简单的中国话,你好、谢谢之类的,学会了就很得意地拿来用,见到中国人就打招呼。”
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武术的美国人安海来北京已经两年,但汉语水平提高不大,因为同学们都喜欢用英语跟他交谈,反而使他减少了练习汉语的机会。“其实,我到中国来就是想学习原汁原味的汉语。”安海建议北京的老百姓能够多教教外国游客简单的汉语和汉字的写法。在他看来,奥运会结束的时候,如果每个外宾都能用汉语道一声“再见,北京”,那种感觉才是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