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5月第二个周日,西方母亲节来临。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12日表示,已与4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吁请设置中华母亲节。
近些年,每逢两会、妇女节、母亲节等等时节,总有人用心良苦地拿中华母亲节说事,李汉秋是最矢志不渝的一位。
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设置中华母亲节的理由,李汉秋认为:“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段解释传递的信息很明显,母亲节是洋人设置的,我们的母亲不能由洋人做代表。
这真让人哑然失笑。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美国妇女倡议,并由其女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母亲节设置的初衷即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意和敬意。1914年,贾维斯夫人的忌日,也就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被定为母亲节。如今,母亲节已经是国际性节日。母爱无国界,难道因为母亲节是外国人倡导设立的就损害了母爱的高贵?就不利于国人表达对母亲的深深亲情了吗?如果保有人性之美,何需斤斤计较外物?如果人类的普适价值,何需纠缠于本土特色?如果对母亲怀有深挚感情并愿意表达爱意,又何需在母亲节的国别上做文章?
李汉秋还认为设置中华母亲节不是“跟着洋人走”,恰恰相反,是为了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把设置中华母亲节的意义拔高到如此之高的程度,令人错愕。难道母亲节的存在就不能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性?
把母亲节当做异类,当做文化入侵的利器,把中华母亲节当做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当做抵抗文化入侵的法宝,值得商榷。近几年,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在国内风生水起,不少人大惊失色,许多文人为反对发端于西方的情人节,不遗余力地推举七夕作为本土情人节与情人节抗衡,奈何收效甚微。
去年,曾有10位名校博士生联名发表抵制圣诞节的宣言。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宣言书中,十博士依然用西历(也即是公历、公元)纪年。不知道那些对母亲代表是洋妈妈耿耿于怀的人,会否也对公历耿耿于怀?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西历,完全是舶来品,如果对公元纪年同样怀有激愤之情的话,又会否身体力行地用天干、地支纪年?稍微留心即可发现,许多节日都是国际性的,难道为凸显中华文化主体都要相应地设置中华某某节吗?再进一步说,是不是因为许多国际节日肇始于国外,我们就抵抗就不过洋节了?仅仅因为母亲节是西方人设置,就坐卧不安,非要设立一个中华母亲节抗衡之,说轻了是文化不自信,说重点是盲目排外。以中华母亲节来取代正在流行的母亲节,貌似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实则辨识不清真正的中华文化主体;貌似尊重中华母亲,实则是对人类母亲的大不敬。
一切符合人类价值的节日都具有普适性,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拿来使用,一切体现人性之美的国际惯例都没有原罪,我们需要做的是为我所用,而不是动辄拒斥、上升到民族大义的惊险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