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标准定义争议难息
时报记者 李星慧 实习生 黄丽嫦
借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伞,去年广东凉茶以400万吨的年销量历史性超过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量,迎来了发展的一个新高潮。然而,在凉茶行业日益走红之际,标准问题浮出了水面。
日前,广州市质监局日前组织了部分凉茶专家和凉茶企业对广东省地方标准《植物饮料(含凉茶)》进行意见征询和修改。在意见征询会上,专家、企业就凉茶定义、配方及宣传功效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部门仍未就上述敏感问题明确表态,目前该标准仍为“征求意见稿”,当中部分内容仍有待完善和修改。
争议1 未申遗成功是否不能叫凉茶?
《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凉茶和植物饮料都作了明确的定义。记者从相关企业手中获得了这份征求意见稿,稿中表明凉茶是指——经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凉茶配方,经提取、混合、调配、灌装、杀菌等程序,而成的植物饮料。而使用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内的植物原料所加工的饮料,将不再称凉茶,只是植物饮料。
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人士透露,凉茶的定义在业内一直争论比较大,也是会上讨论得比较激烈的问题。根据传统,岭南地区的消费者习惯将中草药煲的具有下火功效的茶统称之为凉茶,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文化。而根据这份征求标准,认为经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凉茶”,这似乎带有“垄断”意味。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道理上讲,经认定的凉茶配方里的原料,是通过毒理试验测试,证明其食用安全、无毒无害于人体,而非经认定的配方,其中所用的中草药,未经过毒理试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从情感上讲,这种定义似乎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有与会企业代表在征询会议上建议:能称之为凉茶的应该是具有广东地方特色,具有良性使用30年以上的凉茶配方,并经过省级安全评价机构证明无毒而调制加工成的饮料。
争议2 宣传功效是否只是申遗成功的企业“特权”?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热祛湿这些功效一直是广东消费者钟情凉茶的一大原因。按照植物饮料(含凉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经认定为“文化遗产”的凉茶产品,在包装上、宣传资料上可使用“经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凉茶配方”为专用术语,而其他非经认定的植物饮料,则不得标注功效说明。
不过,目前获得非物质遗产代表的凉茶秘方和术语的企业只有21家企业54个配方,而在凉茶铺多于米埔的广东地区,失去"功效"优势的企业是否统统都要被淘汰出局?
凉茶新竞品牌清熙堂凉茶的负责人李永健颇为疑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只有少数企业,对于一些行业的新品牌,例如其企业所生产的葛根系列凉茶冲剂,原材料葛根也是被认定的食品文化遗产配方原料之一。申遗成功的企业可宣传凉茶的功效,没有获得认定的品牌,就不能宣传功效,如何兼顾这两者的公平性是行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争议3 标准存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有企业代表在意见征询会上指出,国家认定凉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保护整个行业的发展,并非只是保护某个地域的企业,因此凉茶的定义存在垄断行为。标准的制定在于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让各个企业能共同竞争。“我们现在出个广东地方标准,广西也同样可以制定个地方标准来保护当地的企业,互相挟制。”
一企业代表指出,凉茶是一个公共资源,将行业的利益集结于已经得到广东省食品遗产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少数企业上,显然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凉茶申遗成功有利于保护凉茶文化,行业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将质量和配方不过关的小企业淘汰出局,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这些又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也有企业代表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层面上的保护,它和地方标准是两回事。以是否获得认证来定义凉茶,会使得企业花冤枉钱,走冤枉路。而且会形成多层管理的困难。标准才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争议4 散装凉茶常温下保质12小时如何保证?
根据征求意见规定,凉茶在感观上要求无异味、无外来杂质。同时,预包装凉茶液体饮料要求色泽呈浅黄色至深褐色;预包装固体凉茶,要求颗粒色泽呈均匀黄棕色、棕褐色或褐色;而凉茶铺里售卖的一杯杯装的非预包装凉茶,则要求色泽呈浅黄色至深褐色。
在微生物指标上,三种凉茶的标准不一,其中,预包装凉茶液体饮料,菌落总数≤100cfu/ml,g;大肠杆菌≤6MPN/100ml,g;酵母≤10cfu/ml.g;霉菌≤10cfu/ml.g。而预包装凉茶固体饮料,非预包装凉茶液体饮料,微生物指标要稍微“宽松”一点。
另外,标准里还对凉茶产品的保质期做出规定。罐装凉茶饮料可常温保存,保质期不少于12个月,铝塑复合纸包装的凉茶保质期不少于6个月。而在凉茶铺里一杯杯散卖的非预包装凉茶若在常温下保存,保质期仅为12小时,若在0~10摄氏度冷藏保存,则可保质72小时。
对此,有企业代表认为,常温下,散卖凉茶的保质期是12个小时,厂家能保证所有产品在卖给消费者之前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但是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杯凉茶是否马上被喝掉还是先摆放在某处储存对12个小时的保质期有极大的挑战。如果消费者在12个小时保质期内买的凉茶,却在保质期后才喝,出现问题究竟是企业还是消费者负责?
相关报道 凉茶行业今年开局打响头炮
虽然广东省地方标准《植物饮料(含凉茶)》目前仍在意见征询阶段,几大问题也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但是业内普遍认为从法律的角度上看,制定地方标准来规范广东凉茶行业的发展,让卫生、质监部门在管理时有法可依是必要的,同时也将利于广东凉茶向外走。
作为该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之一,邓老凉茶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争论凉茶的定义是没有意义的,产品的配方是否经过科学认证,其安全性如何才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尽早给行业制定一套“游戏规则”,用标准来规范行业才更利于行业和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清心堂凉茶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标准的意见稿在整体方向上是好的,有利于行业整体向上发展,在安全的指标、指数上,都是可行的。只是对于定义等问题存在争议。
他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让更多企业的配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圈,把文化遗产的认定做到透明化,给企业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进行申办,让各个品牌共同竞争,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更为有意义。
据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凉茶的销售量达98万吨,同比增长190%。日前,澳门特区政府亦主动联合广东省经贸委举办凉茶的推介会,并于本月29日在推介会上向葡语国家推介。业内人士认为,推介凉茶和凉茶文化首次由企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对于凉茶行业而言是个好的兆头。
对于众多凉茶企业来说,去年申遗成功无疑为整个行业带来一股“东风”,今年他们仍将乘着这股东风深度开拓市场。邓老凉茶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邓老凉茶在对原有的罐装凉茶市场进行深耕细作的基础上,对凉茶铺将进行省外扩张,主攻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等市场。上一年,邓老凉茶凉茶铺的总数为312间,今年计划以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到1000间,目前凉茶铺已经扩张到600多间。
清心堂总经理胡彦明表示,今年清心堂将对广东、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海南等市场进行进一步拓展,其中湖南和江西市场将是今年的重中之重。今年清心堂也会选择以养生店的模式切入北方市场。
同时,不少新鲜血液也开始涌入这个市场。记者了解到,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羊城药厂、星群制药厂、中药一厂等知名企业的半成品加工厂广州锦鸿保健食品厂今年也开始进入凉茶行业,生产销售自我品牌“清熙堂”固体饮料凉茶冲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