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直播间
主题词·跨越
如何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让四川又好又快地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集全民之智,举全省之力,推进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向工业强省跨越,推进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推进向文化强省跨越。
激情跨越·工业
推进向工业强省跨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特色资源开发基地和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做强特色优势,发挥资源、技术、产业等优势,建设“三江”水电、攀西钒钛、川东北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基地,加快建设成德绵、成渝、沿江和川东北等产业带。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钒钛、化工、食品、清洁能源和建材等优势产业。做强产业集群,培育特色鲜明、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工业园区,发展一批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做强骨干企业,大力实施“三个百亿工程”,打造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产业旗舰,力争有更多企业跨入百亿企业行列。———摘自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突出特色 攀钢打造世界最大“钛都”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向工业强省跨越,所建设的三大特色资源开发基地中就包括攀西钒钛。这让我们攀钢集团钛业公司的全体员工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怎么加大钛业开发速度、打通产业流程,可以说全省对我们都寄予了厚望。”作为在川大型国企的代表,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邦绪昨天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钛产业成攀钢重头戏
据了解,钛金属和钛白粉的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张邦绪称,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最近正式挂牌成立的,攀钢集团在“十一五”期间为钛业项目的计划投入将达60亿至8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整个集团投资的20%以上,比以前增长了4倍,钛产业将成为整个攀钢集团下一步发展的重头戏。“我们正在和几家国外厂商谈判合作开发钛产业,马上就会签约。”
发展特色资源打造“钛都”
目前,攀钢已具备年产30万吨钛精矿和7.2万吨钛白粉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预计到“十一五”末通过扩大自身产能和资本运营,将实现钛精矿120万吨/年、硫酸法钛白粉35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9万吨/年、海绵钛1.5万吨/年、钛材1万吨/年的产业规模。“到时候攀钢钛业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左右,成为攀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张邦绪表示,攀钢钛业将全面落实省委发展特色资源开发基地的战略,将攀枝花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钒钛之都,将攀西钒钛的价值全面开发出来。
记者罗曙驰
清洁能源 通威力争成行业“最大”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里明确提到四川要重点发展并用高新技术提升七大优势产业,其中就有清洁能源产业。对于立志发展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的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政策时机,公司上下都感到很振奋鼓舞。”作为四川大型民营企业代表,通威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其刚言语间洋溢着兴奋。
黄其刚称,通威集团旗下的乐山永祥树脂公司为大型氯碱化工企业,通威借此进入多晶硅和太阳能产业,吸纳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已投入近7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技术工艺实验,以期达到国内最高水平,规划投资30亿,用5到10年时间把乐山打造成世界一流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并在更长远的未来,形成一条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生产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力争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
黄其刚表示,乐山基地目标是2008年3月产出第一批多晶硅,6月实现年产能力1000吨的一期规模,2010年实现年产能力5000吨。“这种建设速度在全世界同行业中是一流的,要是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无法实现。这次党代会报告出来后,我们相信将会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对四川清洁能源产业带来更大的助推效应。”
记者罗曙驰
激情跨越·旅游业
推进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打造旅游精品,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进一步做优九寨沟等五个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区,积极推进“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做响旅游品牌,突出大熊猫、太阳神鸟、农家乐三大旅游形象品牌,不断增强四川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摘自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九寨从追求人数到追求旅游质量
“打造旅游精品,进一步做优五大精品旅游区”是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个精品战略的明确提出,昨天,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黄继霈告诉记者:“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要鼓足干劲,变压力为动力!”黄继霈说,作为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景区,九寨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从追求游客数量到提升旅游质量的转变;从单纯的大众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实现景区的精细化管理。
从细节入手 打造世界级精品景区
今年“五一”黄金周,九寨沟达到游客接待高峰。景区内的诺日朗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很多,但餐厅里井然有序。在以往的黄金周,游客在诺日朗餐厅不仅要排很长的队取菜,菜品还容易“跟不上趟”。原来九寨沟首次实行了游客分时段分区用餐的新办法,景区60%的游客在拿到门票时就弄清了自己的就餐时间和餐厅区域,每天10点半到下午,每隔一小时,游客分批进入餐厅用餐。很好地避免了以前游客在中午蜂拥集中就餐的情况。这种办法将在以后九寨沟景区旺季时候持续推进执行。
使游客停留时间从两天到一周
“现在,一般游客在九寨沟的停留时间是两天,我们的目标是一周。”黄继霈透露,除了增加冬季旅游产品,九寨沟还积极开发新景点和体验式旅游项目,留住游客。目前,九寨沟管理局正在与日本的JTB、德国途易等国际大旅行商洽谈合作,进一步推进九寨沟入境游客的增长。
以景区数字化管理系统而领先全国的九寨沟,目前已经投入3000万元启动“数字九寨沟”二期项目。6月份开始,进入景区的游客,将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收听景点的介绍,享受移动语音导游的服务。7月底,第一台自动售票机将出现在九寨沟沟口,游客可实现24小时自助购票。
记者陶颖
峨眉做大产业集群促进消费升级
“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打造国际精品”———对于峨眉山来说,这是一个提升再发展的良好机遇!昨天,峨眉山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激动地捧读有关党代会的报道,表示峨眉山将围绕游客需求发展多元化经济,同时充分考虑景区内各方面群体的共同利益,推进峨眉山的稳定和谐发展。
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
最近几年,随着峨眉山“第一山”工程的竣工,峨眉山的旅游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去年景区实现购票人数达161万,总收入达6.5亿元,海外游客达10万余人。不过,从经济实力上来说,峨眉山的门票收入在省内不如九寨沟、黄龙,管委会收入不敌省外的黄山。为此,峨眉山提出了“强势打造门票经济、旅游服务、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的思路。马元祝向记者介绍,峨眉山饭店和峨眉山温泉饭店将进行改造提
升和配套建设;客运交通要力争以成都峨眉山饭店为基地开通成都至峨眉山
景区专线;努力打造汇集温泉、娱乐歌城、露天实景演出、峨眉山名特小吃和旅游购物等各种要素配套完善的国际一流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扩大综合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共同致富 发展景区经济第三极
1999年,峨眉山景区完成退耕还林后,有1.8万山区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解决他们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经过管委会多年的调研论证,峨眉山于2005年正式上马“峨眉雪芽”绿茶开发项目,从资金和技术上全方位反哺山区茶农。
马元祝说,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峨眉山成为全国旅游经济实力最强的景区,真正实现峨眉山由著名景区(旅游资源富集地)向旅游经济强区的转变,为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作出特殊贡献。
记者陶颖
激情跨越·农业
推进向现代农业跨越。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区域化方向发展,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镇。强化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创新。
———摘自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全国样板“五朵金花”闯出新天地
三圣街道办主任朱文飞,经历和参与了“五朵金花”的总体策划与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有深刻体会。“五朵金花”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一大样板,三圣的发展,对四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从穷乡镇到全国农家乐的样板
记者走进三圣“五朵金花”(三圣的五个村),触目之处花团锦簇,鸟语花香,道路清爽,村容整洁,进入三圣,仿佛就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朱文飞介绍,三圣以前实际上是个穷乡镇,土地呈酸性,不适合种粮食,当地不少村民选择了种花卉。随着经济发展,市民对花卉需求增加,花价看涨,村民日子开始改变。三圣乡抓住机会,调整原有花卉种植结构,引进名贵花卉品种,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三圣发展出现飞跃性变化。
锦江区也不失时机地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在规划上加以引导,逐步推动土地流转,对农居进行统一改造,发展农家乐,引进花卉龙头企业,建设花卉交易市场,打通花卉销售市场。现在的三圣“五朵金花”,已成为全国农家乐及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三圣飞地”花开他乡
四川提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战略,给三圣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朱文飞介绍,因土地有限,三圣提出“三圣飞地”的概念,将花卉种植拓展到其他区县,在三圣,重点进行花卉新品种的培植、引进,同时打造花卉销售平台。这样既延伸了三圣花卉产业链,也将推动其他区县土地流转,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目前,三圣在金堂发展了1000多亩的花卉种植基地。
朱文飞透露,下一步,三圣乡将打造成都国际花卉产业园,并打通空中销售网络,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联动,将三圣建成全国知名的花卉集散中心,将三圣花卉销往全球。对于农家乐及乡村旅游发展,要不断创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提升农家乐的档次和服务水平,让“五朵金花”更具魅力。
“三圣模式”提供的是一种思路
结合“五朵金花”的打造,朱文飞对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有深切体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政府助推、市场运作、农民参与,这是三圣成功的秘诀”。他认为,三圣的发展,离不开成都这个休闲大都市,离不开它的庞大消费群,三圣发展也离不开它的传统,三圣农民几百年来都种植花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朱文飞认为,进行新农村建设,各地不能简单照搬和盲目模仿,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三圣的模式,许多地方是不能复制的,它有它特有的土壤,其思路可以学,模式不能照搬。”朱文飞认为,进行新农村建设,向现代农业转变,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而从根本上让老百姓富起来,素质高起来,环境得到改善,百姓过上真正幸福的日子。
记者喻奇树
激情跨越·文化产业
推进向文化强省跨越。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坚持“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强做大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和规范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巴蜀特色的优势文化产品。
———摘自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锦里创意的魔术棒点历史成金
过去的5年,诞生在四川并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意文化、产业运作的风潮。锦里古街无疑是这场风潮当之无愧的领军旗帜,“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巴蜀特色的优势文化产品,做强做大一批有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规划的未来五年文化跨越宏伟蓝图上,打好一副好“底子”的锦里古街和新华文轩首当其冲。
创新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焕发生机
紧邻武侯祠博物馆的锦里古街,是武侯祠前任馆长张丽君的得意之笔,她用武侯祠的资源策划了锦里,让这条充满川西民俗风味的商业街在开业短短两个多月,就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的成功在于独到的创意。”张丽君这样“解密”。2004年10月31日开街的锦里,2年多以来,用十足的人气和高效的经济回报验证了创新地域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化运作,把小馍馍做成“大蛋糕”的有益尝试。
创意激活资源
武侯祠成就锦里
“武侯祠释放资源的成功,佐证了依托博物馆策划一条街的成功。”张丽君的心里有一杆秤,她知道做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源,一个良好的创意才能有效激活原有的资源。在资源与产业的关联中,张丽君选择了用头脑说话。锦里叫响全国后,引来全国各地参观者,敦煌市代表团在锦里走了几遍,该市市长向张丽君提出,希望她把锦里“复制”到敦煌去。张丽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锦里是依托巴蜀文化设计的一条古街,背后的支撑是四川特色。要在敦煌市造一条街,需要的是本土创意而不是简单复制。”她的话点醒了当地人。
放大特色
“安惠里”开街就红火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要将自己的文化做成产业,创意是关键一环。创意的魔术,就在于能有效激活文化资源,变资源为资本。”在锦里之后,张丽君为大邑安仁古镇打造出古街“安惠里”,有别于锦里,她把当地古已有之的古玩市场交易特色放大,依托古街连接新旧公馆,“安惠里”被打造成一个集古玩加工基地和古玩市场于一体的新型商业街,今年5月1日开街第一天就为古镇刘氏庄园带来12万元的门票收入。
地方文化是悠远历史积累而成的记忆,在市场化的今天,这一笔宝贵资源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市场浪潮中得以充分发掘发展壮大,并为地方带来更多的发展良机,锦里这一四川成功经验给出了答案。记者蔡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朱建国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