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和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有效载体,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助推剂,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一项一举多得、深受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探索解决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经费与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三创三强”、“六个一”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
黔西县自2003年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以分类指导、个性化培训为基本工作方法,通过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培训,全面实现换脑子、闯路子、鼓袋子、出点子、重果子“五子登科”并进,远程教育成效显著。
换脑子。
黔西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平台,针对部分党员思想颓废、进取心不强等思想实际,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组织他们观看《党员风采》、《郑培民》等先进事迹,同时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专用频道中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增强他们对党的信心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决心;针对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思发展的群众,送一些致富典型及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着重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针对有发展意识,无发展思路的群众,组织他们收看利用远程教育致富的典型经验,以及致富技巧、致富信息,着重帮助他们找准致富路子;针对已选定发展项目,但缺乏技术的农户,组织他们学习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着重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种植和加工技术,让党员群众从中受益……黔西县不断延伸远程教育网络,活化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确保学习培训取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效。依托党校、技校、职业学校、农广校资源,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和应变能力。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培训班,对全县382个村的村干部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
闯路子。
为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黔西县充分利用现代远程网络平台,大力加强对全县农村党员和群众的培训。截止到2007年,全县建成远程教育站点561个,103个站点接通了宽带网,举办培训班4647期,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14837人次,远程教育网络成为吸引农村干部群众学科技、闯市场的“磁场”。洪水乡解放村村后备干部史正鹏,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掌握了饲养养兔技术后,在家里办起了养兔场。他先是投入1500元,购买了20只母兔,10只公兔,采取滚雪球方式扩大养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展到500余只,产值20002余元,纯收入1.3万元。同时,通过96188新农村热线和毕节地区新农村短信息服务平台,掌握了兔子市场价格,他饲养的兔子直销贵阳,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史正鹏已经走出了一条靠饲养兔子发家致富的新路子。黔西县城关镇牌庄村的农村经纪人刘汉忠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培训,掌握了生猪饲养技术。先后从贵阳、四川引进优良品种,专门聘请防疫站、畜牧局的专家作技术指导,获利10万余元。在他带动下,牌庄村群众掀起了一股养猪热潮。素朴镇糖坊村村民顾庆常通过市场价格信息发布栏和网络,了解到最新的价格行情,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自己将3000余公斤大葱运往贵阳销售,收入7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大葱1000余亩。通过种植大葱,60-70%的人户改善了原来的居住条件,40-50%的人户购买了接收机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息扑面而来……
鼓袋子。
全县依托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8479人,年增收1.85亿元;远程教育带动新增项目1140个,使农民增收6234.5万元;远程教育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2120.71万元;增加种、养殖、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4544.71万元,减少和避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经济损失1550.2万元。定新乡堡堡寨村的黄国跃通过外出打工,回乡创业,失败后又外出打工,约有积蓄又回乡创业,经历了多次失败的他,在村支部的帮助下,利用远程教育学习到了技术,开创了创业致富之路。黄国跃筹集资金12.5万余元,在堡堡寨建起了占地300余平方米,新建牛舍40间的育肥牛养殖场。但因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疫病和饲养技术成了他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他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掌握了有关牛疫病防治和饲养等知识,2005—2006竟两年时间,他的育肥牛养殖场出栏数就翻了两翻,销售金额达25万余元,净利6万余元。锦星乡新街村四组村民王大平,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掌握了养猪技术,如今已是全乡的养猪大户,不但自己过的得红火,还带动全村人勤劳致富。2006年11月,王大平共投资40万元资金养猪710多头,其中种猪100头。实行科学饲养和管理,仔猪成活率高,肥猪催肥快。当年出售仔猪250多头,商品猪350多头,收入15万余元,同时还存栏400多头。科学养猪的成功经使他家的经济收入成倍增加。当有人问到他的成功经验时,他无不感慨的说:“是远程教育呀,是它缩短了我致富的进程!”。
出点子。
一个远教站点释放着知识和科技的巨大能量,一根根卫星天线延伸着干部群众放眼世界的目光。“系统打开,信息涌来;信息一响,黄金万两。”黔西县金碧镇新富村村民史光灿逢人便这样说。在村支部的指点下,今年,史光灿通过96188新农村热线和“毕节地区农村短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种兔销售信息,引来外地客商,这些肉兔已被贵阳、云南、广西商家订购一空,创收20余万元,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群众致富缺门路、缺信息、缺技术的问题,全县各远程教育站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每月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政策法规,搜集市场销售行情和发布供销信息,积极搭建远程教育网络信息传递平台,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将站点建设成为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产品市场的通道和连接外界的桥梁。一个站点,成为了市场信息的发布点,成为了传播信息的“加速器”,为村民致富铺设了一条条黄金路。林泉镇韦寨村蔬菜种植户陈贵忠天天留心“贵阳菜市每日快讯”,种植15亩蔬菜年收入5万元。说起陈贵中,他还清楚的记得去年由于阴雨时间长,种植的黄瓜叶出现斑点和枯萎,黄瓜只长到小拇指长就往下掉,辣椒秧叶出现枯黄,一根传染一根,他请教了当地的一些行家,但也找不出原因,当时他心里非常着急,这时,他想到了远程教育,便在当天晚上来到村里的电教室,查找蔬菜病虫防治的技术资料,最后在中国农业在线网上发现了相关的信息,了解到黄瓜是得了霜霉病,辣椒是得的炭疽病。他按照网上教授的方法,给黄瓜和辣椒喷洒了代森锰锌和多菌灵,还给辣椒用灌蔸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作物的病情得到了及时缓解。这次利用远程教育信息就给自己挽回了近万元的经济损失。从此,他的致富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了。由于接受能力较强,他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信息、看新闻、查资料等操作。有一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将“蔬菜种植”几个字输入到搜索栏中一点击,各种有关信息排满了桌面,真是鼠标一点,受益匪浅。从此,他的生活日程和生产模式得到了彻底改变,远程教育名副其实的成了他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育苗子。
群众富不富,全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近年来,黔西县不断创新村级干部的选拔、培育和管理办法,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对村后备干部的培训力度,多管齐下解决村干部难选、村干部后继乏人、村干部队伍老化的难题。截止到目前,全县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后备村干部2500多人次,把村后备干部培养成为远程教育站点操作管理员。黔西县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各远程教育站点经常组织村后备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村后备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新形势下村干部怎么做的问题。重新镇杨家湾村的肖玉松,通过远程教育掌握了饲养黑山羊的技术,引进了品质良好的波尔山羊,进行优质品种改良,目前黑山羊销往金沙、遵义和周边地区,年利润在3万元以上。靠着自己的苦干和巧干,肖玉松干出了名堂,走上小康之路的他致富不忘乡里,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热心为群众传授养殖技术。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肖玉松思想上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村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之一,获省、地“优秀乡土人才”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