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
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患上一种特殊的血液疾病,必须定期输入红细胞和配型相合的血小板才能控制病情、正常生活。深圳市血液中心医护人员为老人找到了8位无偿献血市民;在1年多时间里,这些无偿献血者轮流为老人捐献血小板和红细胞;老人所在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其精心呵护、照料。
一条超越血缘的生命“链”
5月10日,是86岁的汪自浮老人又一次需要接受血小板输入治疗的日子了,他再次住进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一位年轻护士告诉汪老伯:“汪伯,该输液了!”
“像往常一样,老人的血是一位陌生人献来的,5月9日下午,深圳市血液中心财务科科长周建华,专门为汪老伯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据了解,汪自浮老伯家住揭西农村,1年半以前老人开始出现牙齿、牙龈出血,儿子把老伯接来深圳求医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宝安区人民医院医生为老人作出了明确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宝安医院综合科主任李建辉、血液病专家涂传清博士向记者介绍,患了“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老人,其骨髓已经失去造血功能,不能自己生产血液了,于是血液中没有了血小板,也没有了凝血止血机制,老人牙齿、牙龈出血就是症状;而不能造血也就不能生产红细胞,没有了红细胞,为生命提供氧分的功能就停止了,老人就会缺氧而损害心脏。
据悉,从汪老伯一年半前患病到现在,这是第30次接受血小板输入治疗了。
8名素昧平生的献血者
据了解,老人所患的这种血液疾病,目前临床上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输血治疗。据医生介绍,一开始,老人输血治疗的效果还不错,可没过几个月,2006年2月,老伯的病情就出现了变化:血小板输入治疗无效!由于多次输血,老伯血液中出现抵抗输入血小板的抗体,这种抗体将输入的血小板破坏掉。在这种情况下,再输入一般的血小板,不起任何作用了。主治医生想到的唯一的办法是,寻找与老伯血液中的抗体相容的血小板,以避免排斥反应,挽救老伯的生命。
这只能向深圳市血液中心求助。去年2月,汪老伯的家属来到市血液中心。李大成医生很快接受了给汪老伯的血小板配型的工作,从深圳市骨髓库最终筛选出了8位与患者血小板相合的志愿者的资料。随后,工作人员开始逐个联系,最后确定了8位志愿者。
2006年3月1日,8个年轻人中的王其舟、段绍奎,成为第一次给汪老伯无偿捐献血小板的人,他们放下工作专门赶到血液中心,用两个多小时完成了临床治疗量的血小板采集。同一天,汪老伯第一次输入了经过特殊筛选的这份血小板,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Page: 1
随叫随到,成为8名捐血者的共同心愿,而且他们说得出做得到。记者了解到,有一位小伙子叫段绍奎,几年前在深圳工作时,加入了深圳骨髓库。后来,他工作变动到了东莞。当血液中心询问他在需要的时候能不能来深圳捐献血小板给老伯帮助时,他爽快地表示:“没问题,随时需要,我随时到深圳去!”此后,他先后两次专门从东莞赶到深圳市血液中心,为汪老伯无偿捐献血小板。
也就从2006年3月1日开始,一年多来,这8位无偿献血者先后为汪老伯捐献血小板30次。
这8名捐献血小板的爱心人,分别是深圳市血液中心财务科科长周建华、深圳市一致药业职员丘峰、深圳市血液中心免疫研究室技术人员李大成、深圳市血液中心总务科职工李伟华、宝安区龙华海尊公司业务员尹培智、沃尔玛人民南路社区店职员杨欠平、东莞市一家企业的员工段绍奎、罗湖区草埔木棉岭居委会治安员王其舟,到目前为止,捐献次数最多的周建华捐献竟然多达7次。
一群如同亲人的医护人员
每次为汪老伯采集提供了血小板之后,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却没有完全放下心来,他们惦记着:下一次应该是什么时间?应该由谁来捐献血小板?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中心工作人员为汪老伯的输血治疗问题操了不少的心。汪老伯家人告诉记者,从老伯患病求医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半了,汪老伯前前后后30多次住院,30多次出院,成为宝安区人民医院有史以来住院、出院频率最高的特殊病人。最近一年,老人几乎每隔10来天就来住院,输入血小板之后又出院回家。为了方便汪老伯,综合科为老伯提供了求医“绿色通道”,老人不需要挂号,不需要在门诊看医生,直接就可以来到病房找医生。
老伯儿子告诉记者:“每天家人给父亲送饭过来,只要交给医生护士我们就不用管了,他们照顾得非常周到,有时候,发现饭菜有点儿凉了,他们怕老人吃了不舒服,就专门用微波炉给热好。”
“你说,这和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区别?”每次说起这些细节,汪先生都激动得声音哽咽。而不少医生护士表示,汪先生一家人对老伯的关心、亲情和孝顺,给医生护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孝顺的儿孙多难得呀!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又怎能不好好地照顾老伯呢?”
记者 唐毅 通讯员 袁立新 蓝欲晓 王学良 谢从江
Page: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