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白酒行业热闹非凡——一个接一个酒企“出事儿”。
先是安徽省的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被纪检部门带走接受调查,与此同时,该集团及其子公司的20多名高管也被纪检部门调查或被要求协助调查。这对重组改制刚刚有点眉目的古井集团来说,无疑如一场强烈的地震,其改制前景被蒙上厚厚的阴影。
“王效金事件”刚过,贵州茅台又来凑热闹——总经理乔洪出事的新闻一日三变。先是有消息说,4月30日,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被中纪委“双规”,连贵州省纪委都曾出面确认乔洪因涉嫌“贪污受贿”被调查;5月14日,茅台召开董事会宣布,乔洪将调任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茅台总经理一职暂由董事长袁仁国代行;紧接着,乔洪调任的说法就遭到贵州省国资委的质疑,某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乔洪仍在纪委。
与此同时,四川的水井坊也传出新闻——在所谓的MBO过程中,国有资产有被贱卖的可能,而其所进行的MBO方式也被怀疑有问题。
目前,“乔洪事件”如雾里看花;王效金案虽被媒体大量报道,但官方尚未有定论;而当记者致电水井坊询问其如何看待有媒体对其MBO的质疑,水井坊对此表示否认。
据记者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王效金一案很可能涉嫌与经销商合谋侵吞古井资产,其大致利益链条是:把高价酒低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稍高的价格卖出,差价部分由王效金和经销商瓜分。
乔洪一案,甚是蹊跷。据说因为有人举报传出乔被“双规”消息。个中原因,一说是关涉与袁仁国争茅台集团董事长一职,又一说是因为收取经销商回扣。不管哪种,均脱不了“权力内斗”老故事。
而水井坊的MBO,则“涉嫌通过贱卖贱买,把国有资产装入原管理层自己口袋”。
一直以来,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国有资产装入管理层自己的口袋”的把戏并不鲜见。为何这段时间在白酒行业集中爆发,尤其在白酒优质品牌企业上集中发生,的确令人深思。
用官方语言,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人。王效金一手把古井贡做大做强,而乔洪更是与袁仁国一起为近年茅台的重新崛起做出过不凡的贡献。但在面临利益和权力的分配时,他们却没能经受住考验。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令管理层头疼,学术界关于“不要让国有资产像冰棍一样融化”的呼声也持续多年,但至今未见有根本解决办法。是真的缺医少药,还是我们治疗的方案有错?当高管不管是变相MBO还是借“技术换市场”引进外资为己谋利时,这究竟是道德失范,还是体制漏洞?是产权不清,还是激励不力?
市场经济之下,要求企业高管从道德自律角度约束自己(不排除有大多数的企业高管,靠着奉献精神和道德自律,为企业默默做着贡献),确实并不现实。
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清代皇帝秘史》记载的也有镇江金山寺老和尚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的故事。这些故事表达着一个道理,“无利不起早”。
当众多国企高管“翻船”时,我们除了呼吁加强进一步监管外,是否还应深思,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或者能找到根本性的解决办法。
|